绿联科技冲刺IPO:华强北卖数据线起家撑起57亿估值 营收增速下滑净利负增长
时间:2022-06-17 13:38:06来自:中国网字号:T  T

中国网科技6月17日讯华强北或将诞生一个新的上市公司。3C数码配件品牌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联科技”)近日递交招股书,申请创板业上市。

从贴牌代工起步,绿联科技踩上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风口,借助电商平台布局国内和海外市场,打造了估值57亿元的3C数码配件品牌。移动设备技术持续迭代,国际局势动荡复杂,代工模式技术含金量不高,成本高压下,2021年绿联科技营收增速下滑,净利润出现负增长。

外贸转内销,一条数据线的微创新

2007年,一位来自福建莆田的年轻人从仰恩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毕业,选择南下深圳打拼。从外贸业务员出身,到创立一家57亿元估值的企业,绿联科技创始人张清森花了15年。

在港资企业的工作不仅为张清森攒下了25万元的起步资金,积累的外贸经验也成为后续创业故事的主旋律。

看好了外贸方向,为何主营产品选择数据线?这是基于长远的战略考量,既要防止被巨头公司碾压,又要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一次分享会中,张清森直言:“数据线这种很小的IT配件往往不是BAT等大企业愿意触及的,但是在全球范围去看,这个市场又是巨大的。因此,刚好符合我们创业选择的初衷:入局小,格局大、容易上手。”

将代工产品销往国外,模式相对简单,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外贸代工通常采用公模(PublicTooling)的方式生产商品,不同品牌商的产品的差异只在于品牌logo。产品高度同质化催生了恶性竞争,挤压利润空间。张清森收缩海外市场,将重心转向国内市场。

2011年7月,张清森搭建了绿联数码天猫店。彼时恰逢国内高清电视高速发展时期,激发了高清线的需求。但当时市场上的高清线多为1.8米。其实当时国内的高清线产品基本是出口尾单,1.8米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外国厂商6英尺的要求。

单一的数据线长度显然不能满足国内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于是,张清森拓展了高清线的线材长度标准,分为0.25米、0.5米、1米、1.5米、2米、3米以及5米等类别。

高清线的微创新,为张清森带来了成功,绿联趁热打铁,顺势扩充了数据线大部分品类。

智能手机市场进入黄金时代,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PC,即将蓄势狂奔。IDC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数量占全球的26.5%,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最大的国家。

智能手机周边配件随之步入红利期,到处充满机会。张清森发现,用户充电时经常找不到充电头,而且行业大佬公牛生产的排插“丑到没朋友”。洞察到消费需求后,张清森推出了排插+USB充电口的设计。

在野蛮生长的IT配件基本电商市场,商户多为小作坊模式运营,用户体验极差。张清森提出“用五星级酒店的实力去开沙县小吃”的策略,开始打磨品牌。为了获得用户信任,绿联在宝贝详情页里写了一句让客户无法拒绝的话:如果你收到产品不满意,哪怕是心情不好都可以包邮退货!

这多少减少了消费者的顾虑,为绿联积累了口碑,事实证明效果立竿见影。天猫店开业不到4个月,一天的销售达到1万元。在张清森看来,幸福的感觉就像是初恋。

2012年年底,绿联超过此前的销售冠军秋叶原,登上天猫上细分市场第一的宝座。

巨头入侵,杀回海外

主攻国内市场让张清森尝到了甜头,但小而美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

2014年,互联网公司为打造生态系统,开拓了硬件市场,涉足移动电源、行车记录仪、电子称、智能手环、空气净化器等IT配件产品。

感到威胁的张清森开始反思不能只做小而美的生意:一方面,产品复购率不高,客户粘性不强。另一方面,如果巨头入局抢食,那么小公司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为应对内外部危机,绿联扩充了产品品类,拓展了数据线以外的3C数码配件,同时再次借助亚马逊、阿里速卖通、ebay、wish等跨境电商平台杀到海外。

在渠道上完成国内外市场的布局,绿联还成功抢占了智能手机的时间窗口,抓住两次重要契机。2014年和2018年,绿联通过了苹果的MFi(专供iPhone、iPad、iPod等产品使用)认证和华为的DFH(DesignforHuaWei)认证,为两大手机品牌生产周边产品。

2020年苹果等手机品牌掀起的取消附赠充电头风潮,消费者对于充电头的需求增加,为绿联等3C数码配件品牌的火热行情再添一把火。移动设备技术迭代加快,快速充电产品需求同步增加。

如今绿联科技的产品线已从传输类产品,延伸至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产品,几乎涵盖了智能手机、电脑、电视的配件产品。传输品类保持主力,包括扩展坞、集线器、网卡、网络数据线键鼠等,近三年的营收占比均超过30%。

随着品类的拓展,绿联科技的营收节节攀升。2019年至2021年,绿联科技的销售金额分别为20亿元、27.4亿元和34.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30%。

依赖代工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净利负增长

随着公司规模扩张,绿联科技隐忧浮现。

营收增速下滑,净利润出现负增长。2020年及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从34%降至26%,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从35%大幅掉落至-0.37%。

2021年净利润下滑,其中有员工股权激励计入的股份支付费用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