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上会前夕,这家物企"临阵脱逃"了
时间:2022-05-10 08:05:46来自:乐居财经字号:T  T

新三板摘牌之后冲击主板资本市场,上海上房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房服务”)没有选择追随大部队赴港IPO,而是另辟蹊径将目的地定在了沪市。

距离其递表已有三百余天,今年的4月28日,原定是其IPO上会,接受发审委审核的日子。然而,上会前夕,上房服务却“临阵脱逃”了。

4月27日,中国证监会官网发布公告称,上房服务已向证监会申请撤回申报材料,并决定取消第十八届发审委2022年第50次工作会议对该公司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

过去大半年,冲击港交所的“种子选手”也一家接着一家撤离队列,即使已经拿到“入场券”,也不乏临港转舵的物企。它们中,有因为物业股估值回落,预判时机不佳而选择暂缓上市;不过大多数还是受关联房企债务影响,被摆上货架“卖身救父”。

上房服务作为独立第三方物企,虽不存在关联地产债务风险问题,但其自身内部经营以及实控人等问题,在递表之初便已显现。

翻开上房服务的招股书,除了业绩增速下滑、人工成本占比高、在管面积下降等业务经营成色不佳之外,还有其实控人曾被起诉侵占股东资产、多次违规被罚、实控人涉及竞业禁止承诺等相关法律问题。

“或许,出售给央企大哥是股东们变现退出最好的方式。”有分析人士直言。

特色商业服务“萎缩”

有分析表示,上房服务“临阵脱逃”,或与其盈利不达标相关。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上半年,上房服务的营收分别为5.92亿元、7.22亿元、8.18亿元和4.64亿元;同期,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0.48亿元、0.72亿元,以及0.37亿元。

而此前有市场传言称,IPO在审的企业如果是三年净利润合计没有1亿且最后一年不足5000万的企业,需要撤回申请或者接受现场检查。对于主板企业,上述标准则提高到3年1.5个亿,最近一年净利润需达到8000万元。

资料显示,上房物业主要为不同领域的客户提供物业管理为基础包括商业地产物业服务、医疗机构支援服务、教育机构支援服务、文化体育支援服务、其他机构物业服务等产业物业服务,以及停车场经营管理和餐饮团膳服务。

定位于“聚焦于为商业地产和各类公共机构提供服务”,上房服务在目前A股上市的4家物企中,可以说是一个“稀缺”标。不过近年来,其商业地产物业服务收入持续下滑,特色优势逐渐“萎缩”。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上房服务的商业地产物业服务收入分别为1.11亿元、1.17亿元、1.14亿元,以及0.68亿元,在对应期内的总营收中分别占比26.12%、22.15%、18.81%,以及19.37%。

与此同时,其商业地产物业服务是上房物业毛利率较高的业务板块。在上述期内分别为25.31%、26.45%、31.49%,以及29.18%,毛利率水平并不稳定。

而医疗机构支援服务板块是上房服务重要的收入来源,不过毛利率却较低。

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上房服务的医疗机构支援服务板块营收分别为1.69亿元、2.25亿元、2.81亿元,以及1.67亿元,在对应期内的总营收中分别占比33.42%、36.10%、38.54%和40.16%。

同期,其医疗机构支援服务板块的毛利率分别为9.63%、9.96%、11.09%、9.01%。

此外,教育机构支援服务、文化体育支援服务、其他机构物业服务等产业物业服务,以及停车场经营管理和餐饮团膳服务,几条业务线的服务单价、毛利率等都不突出。

上房服务整体毛利率水平一直在16%上下徘徊。2018年-2020年,其毛利率分别为16.12%、15.6%、16.77%。其中2020年增长了1.17个百分点,主要还是沾了疫情期间政府减免社保的红利。

多方“欠款”下的股东高额分红

人工成本过高,是影响上房服务盈利的主要原因。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上房服务人工成本分别为3.87亿元、4.79亿元、5.49亿元,以及3.24亿元,对应期内占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为77.85%、78.59%、80.60%,以及83.37%。

人力成本攀升的同时,上房服务劳务外包的费用也持续上涨。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其劳务外包费用分别为1.2亿元、1.5亿元、1.7亿元,以及1.04亿元。

为了节约成本,上房服务出现了未及时为部分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的情况。据招股书披露,上房服务未缴纳“五险一金”的金额共计2406.94万元,而2020年上房服务的净利润为7222.17万元。

换而言之,上房服务需补缴的“五险一金”金额已经占到了2020年净利润的约三分之一。

人工成本走高,劳务外包的费用上涨,上房服务在管规模拓展却与之相悖。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31日,其在管面积由2020年的1799.56万平方米下降至了1731.78万平方米。时间线往回溯,2018年、2019年,其在管面积分别为1228.85万平方米、1374.96万平方米。

对比4家A股上市物企,截至2021年底,招商积余在管面积达2.81亿方,新大正在管面积突破1亿平方米,南都物业签约面积约为7600万平方米。特发服务虽然没有在最新财报中公布在管面积的具体数值,不过在2020年上半年,其在管面积也已经有2300万方。

虽然不在同一时间维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