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迭代、竞争愈发激烈、政策密集出台……医药行业“弯道超车”的故事愈发罕见,唯有“不确定性”成为常态。企业如何在不确定性之中生存发展,成了新的时代命题。
在此背景下,王旭正式接手了父亲白手起家创立的北陆药业,成为“二代接班”的典型代表。
“我看到过很多对‘二代’的讨论,个人觉得‘二代’是一个中性词。创业跟守业都不容易。比起‘守业’,我认为叫作‘再创业’更为恰当。”日前,上海证券报开展《新青年——资本市场新锐力量》主题调研,专访了北陆药业董事长、总经理王旭,走进他“再创业”的故事。
在工作以外,王旭是一个赛车爱好者。
现在,王旭驾驶着北陆药业这辆“赛车”,在医药这条竞争激烈的赛道上高速疾驰。
顺利接班与绝对放权
“我更愿意把接班的第二代叫作‘创二代’,也就是企业的第二次创业。现在,我还要学习、关注产品多元化、市场国际化、产业链整合等问题。”
王旭身上有一种混杂的气质。
理想主义的天真赤诚与商人的精明计算并存。而要理解一个人现在如何行事,就得回到他的过去。
王旭在很小的时候就出国读书了,他与父亲共同生活的时间并不长。记忆中父亲最鲜明的样子,是明知王旭喜欢汽车,却不许他坐自己的奔驰轿车,“这是我的,喜欢就将来自己挣”。
出国留学的日子里,父亲只负责保障他基础的学习、生活开支。王旭如果想有其他的消费诉求,就要自己打工获得。
自2011年回国进入公司后,王旭没有空降到管理层,而是被父亲安排到最基层的药厂,从一线工人做起,历经销售、区域经理、大区经理的层层历练。并非蜻蜓点水地走过场,也没有想象中的被优待,董事长公子变成“北陆小王”,一干就是六七年。
在基层中,王旭感受到一线同事的工作热情,了解不同岗位对公司、行业及市场的理解,更直观地接触了公司的运营细节。
“药厂的工作,让我明白北陆对于药品质量的态度,只有100分,99分也是0;对比剂产品的销售工作,让我了解了一线销售同事的工作状态和想法,了解市场和同行,了解客户需求和动向,核心专家资源也能抓在自己手里,不受别人掣肘。”这些都成为后来王旭管理公司、做经营决策的基础。
在此过程中,他最大的收获是建立了“乙方思维”。
那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活中,无论是对待同事、朋友,还是家人,都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工作中,则学会用市场型思维、效益型思维、实干型思维做事,以可持续盈利为导向,从“乙方角度”分析和回应市场客户需求,秉持开放心态,增强服务意识,实现客户自然绑定,提升市场占有率。
后来一路走上管理岗位,王旭的总结是——非常顺利。他说,要感谢父亲:“一方面,他和上一代高管的关系非常融洽、亲密,我也是在上一代高管的关怀下长大,他们都非常支持我;另一方面是父亲绝对的放权,小到日常经营管理,大到投资并购,此前的决定都获得了父亲的信任和支持。”
公司的工作人员都说,除了股东大会等必须到的场合外,现在很难看到老董事长的身影。在王旭看来,这是父亲无声的支持与认可。
“企业要想做好,两代人都要往中间使劲儿。上一代为下一代创造更多成长和历练的机会,一旦放手就要绝对地信任;而下一代对于上一代人要有绝对的理解和尊重,要有让他们放心的资本。”
面对公司管理,不同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两代人不同的管理风格。“创业是从无到有,平地盖高楼,像我父亲一样,他们在管理层面可能更关注公司本身的经营领域;守业听起来是坐享其成、相对轻松。而我更愿意把接班的第二代叫作‘创二代’,也就是企业的第二次创业。现在,我还要学习、关注产品多元化、市场国际化、产业链整合等问题。”
王旭说,作为“创二代”,本身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他们也会被认为,干好了是应该的,干不好就是能力不足或进取心不够,所以实际面临的压力会更大。他熟悉的很多“创二代”的特点都是“非常拼”。
相对创新与绝对坚守
“(之前)也曾关注过主营业务外的其他热门医药细分领域,但及时刹车了。”面对风口,王旭坦言曾动摇过,但最终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
过去几年,医药行业绝对是“内卷”最严重的行业之一。
不断突破的病种与适应症,不断调整的政策,持续的集采和价格战,源源不断的新上市企业和创始人传奇故事,一片红海。在这其中,北陆药业显得“稳且低调”。
比起风口浪尖,或许按兵不动却依然存活的企业更有意思:这种“稳”,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在整个过程中,是否有动摇的时刻?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自我坚持会导致什么结果?
身为企业管理者,这个过程里,不仅要克服外部的扰动,还要克服内心的动摇。“(之前)也曾关注过主营业务外的其他热门医药细分领域,但及时刹车了。”面对风口,王旭坦言曾动摇过,但最终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
什么是难而正确的事?王旭的答案是:“不单纯追求短期利益,保持初心,回归制药的本质,持续为医生解决临床痛点,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北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