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海融合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海防务”,300008.SZ),成立于2001年10月,于2009年10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船舶综合科技类首家上市企业。经过二十年的不断成长,历经“创业、转型、发展”三个阶段,公司已经从业内最大民营船舶设计公司成长为船海工程、防务装备、新能源三大业务为一体的特色化企业集团,坚持“技术引领、水陆并举、军民融合、智能绿色”的理念,是行业内唯一集船舶设计与建造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先进的研发与制造供应商、新能源综合服务运营商。
2020年底重整成功后,公司围绕“一总部三平台”的发展战略,吸纳各领域专业管理及技术人才,优化了股东和治理结构,进一步开拓市场渠道和客户关系,公司发展稳步向好,2021年整体营收有望实现大幅增长,公司预告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50万元-3315万元,同比增长-0.23%-29.69%,扣非净利润预计为1722万元-248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5.38%-355.41%。
民营船海工程EPC龙头技术实力雄厚
船海工程是天海防务传统核心业务板块,公司打造独具特色的船舶与海洋工程EPC专业化业务平台,业务涵盖船海工程总承包、船海工程研发设计、工程咨询和监理等,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佳豪船海工程研究设计有限公司拥有国内最大民营设计团队和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自成立以来独立研发和设计了数百型各类船舶和海洋工程项目,并拥有众多技术专利和发明专利,公司在起重船、铺管船、打桩船、海洋工程辅助船舶、海洋工程辅助平台等特种工程船舶的设计方面保持市场领先优势,高端产品订单的比重逐年增加。
公司设计了世界首型双燃料港口作业拖轮和亚洲首型单LNG燃料的港口作业拖轮,是中国清洁港口示范项目;公司设计的我国首型双燃料平台守护供应船,用于替代海上油气田的老旧高污染的船舶,是我国海上油气田清洁燃料利用示范项目。近年来,天海防务陆续承接国家级重点海洋工程项目的设计订单,包括深水铺管船、新型深潜水工作母船、特大型起重船、大型溢油回收船、抢险打捞工作平台,5000吨起重能力起重铺管船、4500吨起重能力的打捞工程船、大型溢油回收船、12000吨抬浮力打捞工程船等均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点项目。公司设计的500米饱和潜水支持船是海洋工程船舶的最高端船型。
公司在海上风电安装装备设计、建造方面业绩斐然,改装设计多型坐底式风电安装船,自主研发设计的700吨、1200吨、1600吨、2200吨等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可靠性高、经济性好,可适配多种机型、在多类海域作业,可以满足海上风电平价时代下,在深远海的复杂海况和综合海底地质条件下的深远海风电机组安装作业的需求,助力国家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大津重工有限公司是船海工程EPC总包业务的建造基地,凭借母公司强大的船舶研发设计力量和完备的生产制造体系,通过虚拟造船平台实现船舶云制造服务应用,以“技术引领”实现“精工制造”,极大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在首制船设计建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成功交付碎石桩海洋施工平台、海上风电作业平台、上海港引航母船、巴基斯坦海军测量船等亮点产品,赢得客户广泛好评。
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佳船工程监理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设备监理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具有工程设备监理甲级资质,是国内前三甲海事专业工程设备监理公司,尤其在海警船、公务船、海洋工程船、科考船等船舶建造、维修监理方面拥有丰富业绩。
紧抓船市回暖机遇船舶业绩大幅提升
全球航运业在2021年实现了业绩飙升,创下整个行业十三年来的最高收益。数据显示,集装箱船租金较2020年上涨了260%,创有史以来最高水平,集装箱船运价同比增长200%;干散货船租金同比增长185%。航运市场加速复苏,新船订单快速释放,2021年全球船舶投资总额达到了1470亿美元,其中新造船投资总额达1030亿美元,同比增长106%。2021年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为742点,同比增长9.4%,自2012年以来首次回升至正常水平线以上,航运和造船业整体信心提振,产能充足。
受益于上述利好因素的影响,公司船舶与海洋工程业务迎来爆发期。据天海防务介绍,目前公司船舶制造业务在手订单充裕,船型多为散货船、多用途船、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为公司突破发展期的蓄力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随着新造船舶价格上涨,以及在手订单中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等高附加值船舶比例攀高,有望对改善公司盈利质量带来积极影响。
军工资质完备军民融合协同效应显著
公司成立之初便参与某型军工科研任务,获得军内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军辅船设计、总装、配套,特种防务装备研制,军工配套产品研制等的军民融合业务架构体系,相关资质基本完备,是行业内屈指可数的具备设计、总装、配套军工资质的企业。公司2021年参股南华工业,开始布局舰船自动化和智慧港口业务,与现有军工产品形成产业链协同,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和广阔空间。
基于军工防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