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首富要来A股"养猪",2020年148亿关联交易,成IPO拦路虎?
时间:2022-03-24 20:00:04来自:野马财经字号:T  T

1979年,改革开放的帷幕刚刚拉开,泰籍华商谢国民便带着财富和梦想来到了中国。这是他第二次回到故土,那一年谢国民刚好40岁。两年后,他拿到了“台港澳侨投资企业”的营业执照,编号“0001”,他的正大集团成为深圳地区,乃至中国最早、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

谢国民来到中国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生产饲料、养殖、种鸡。他还带来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使一个人能养一万只鸡。

彼时,牧原股份(002714.SZ)和温氏股份(300498.SZ)还没有成立,新希望(000876.SZ)刘永好还在为200个鸡蛋摔到地上无助痛哭。

如今,牧原、温氏、新希望均已上市成为行业巨头,A股猪企超20家,却不见曾经养殖业引领者正大集团的身影。

近日,多家猪企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可谓一片惨淡。其中,牧原股份营收预计同比下降70.86%-76.32%;温氏股份预计亏损130亿元至138亿元。猪肉价格也暂时没有反弹迹象。

就在猪周期下行尚在持续的时候,正大股份逆势向A股递交了招股书,拟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证监会随后发出监管反馈意见,对关联交易、养殖模式、子公司内控等问题提出详细问询。2021年11月9日,正大股份更新招股书,至今尚未收到回复。

1989年,众多外资企业从内地撤离,当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前景表示怀疑时,谢国民却看到中国下一步必将迎来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全新时期,并宣布正大集团将继续加大在华的投资。

那一年,谢国民率正大集团代表团访华,并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办项目,要一利国家,二利当地民众,当然也要对我们正大集团有利,这三条缺一不可。我对正大集团在中国投资的前景是很乐观的。”

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知名度,谢国民策划了一次堪称典范的公关活动——出资制作娱乐节目《正大综艺》,并在央视播出。这可以说是中国综艺节目的鼻祖,“正大”二字自此逐渐深入人心。

时间证明,谢国民的预判是对的,未来十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正大集团在内地的发展如日中天。

这是正大集团逆势而上的一次典范,谢国民对商机和大势的把握也常常为人乐道。然而,彼时的成功并未消除市场对正大股份这次逆猪周期闯关A股的疑惑,递交《招股书》后,正大股份很快引发证监会的关注,被要求详细解释《招股书》中存在的问题。

正大股份方面表示,公司所处的饲料行业、生猪养殖及屠宰行业的集中度在加速提升,尤其是生猪养殖及屠宰行业规模化程度逐年提高,目前公司规模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对资金需求逐步增加。

然而,截至2021年6月30日,正大股份生猪产量分别为433.45万头、423.01万头、438.52万头、294.2万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6.6%、71.45%、68.14%、77.89%,生猪项目产能利用率远未达到饱和。在此背景下,还要募集150亿元资金,投入17个生猪产业链项目,不免引起了业内对其“跑马圈地”的质疑。

行业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仍较低,散户居多。选在此时上市,正大股份或也欲加入扩大产能、抢占市场的队伍。

不过,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正大集团如果仅仅是出于借助资本市场来实现‘跑马圈地’,那么在资本市场阴霾重重且猪周期尚未见底时逆势IPO,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因此,正大股份此时逆势IPO,肯定是出于对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长期看好之举,这也是历经产业风云、金融危机、世界战乱而生存发展至今的一家百年企业的应然之举。”

另有行业人士分析,正大股份背靠泰国首富家族,资金压力并不大,如今却要逆势上市,或可与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家族曾全资控股的金龙鱼(300999.SZ)做类比。2020年10月,金龙鱼登陆A股深交所创业板。其市占率约中国食用油市场四分之一,并无资金压力和强烈的融资需求,之所以在A股上市,稀释自己身上的外资成分,最好的效果是,大家再提起金龙鱼,会认为他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国内公司,实现“本土化”。

消费品专家肖竹青则表示,“正大在中国的体系,体现了共建、共创和共享,充分享受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充分地抓住了中国各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政策需要。所以,正大目前在中国的A股IPO,是根植于中国,多年来顺势而为的结果。”

众所周知,生猪养殖和生猪屠宰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商品肉猪波动周期一般为3-5年,行业内习惯性称之为“猪周期”。2006年以来,全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三轮完整的“猪周期”,目前,生猪销售价格正处于第四轮“猪周期”中。

《招股书》显示,2021年上半年,正大股份营收239.46亿元,净利润11.3亿元。同一时期,对比同行业的三家龙头企业:牧原股份营收415.38亿元,净利润111.63亿元;温氏股份营收306.29亿元,净利润亏损24.98亿元;新希望营收615.19亿元,净利润亏损29.55亿元。

可以发现,虽同处猪周期低谷,但企业的盈亏情况各不相同。在行业整体下滑的大环境下,牧原股份却赚了近百亿。与三家龙头相比,虽然正大股份的营收是最少的,但归母净利实现盈利,仅次于牧原股份。

在证监会的监管反馈意见中,对正大股份的商品猪养殖模式提出了详细的问询。

对比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