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临近,迎冬奥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作为我国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后的首个世界级体育盛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
本届冬奥会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绿色环保”。作为“绿色办奥”的重要举措,北京冬奥会主要依托张北±500kv柔性直流电网,将以张家口地区的风电、光伏发电,实现奥运史上首次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这意味着每年可节约490万吨标准煤,减排1280万吨二氧化碳。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发电合作伙伴,三峡集团积极参与冬奥绿电交易,向赛区及附属设施累计供应绿色电能超过5100万千瓦时,向北京冬奥会赞助20万吨碳减排量。
近日,三峡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韩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既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三峡集团贡献“绿水青山”的责任担当,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此次为冬奥场馆提供绿色电能,将进一步坚定三峡集团发展清洁能源的信心,增强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决心。
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去年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发电量达到3400亿千瓦时,三峡集团2021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位居全球之首。
全力以赴保障冬奥电力供应
《21世纪》:中国三峡集团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发电合作伙伴,将在冬奥会赛事期间提供哪些电力保障?这些电力保障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韩君:2020年12月15日,在北京冬奥组委成立五周年之际,中国三峡集团与北京冬奥组委会在国家游泳中心举行签约仪式,正式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发电合作伙伴。三峡集团坚持“清洁能源赋能冬奥”理念,累计与冬奥组委达成绿色电能交易5100万千瓦时,助力北京冬奥场馆实现奥运史上首次100%绿电供应。
《21世纪》:冬奥供电保障是首次在冬季开展的大范围保障任务,延庆赛区极端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对三峡集团来说,极端天气是否会对绿色电力供应构成挑战?
韩君:今年冬天全国多地出现寒潮天气,暴雪、冰冻等极端天气灾害频发。为确保冬奥场馆绿电安全供应,三峡新能源公司河北尚义石井风电场等电站密切跟踪低温寒潮天气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强监测预报,做到早研判、早预警、早准备、早处置。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电力生产运行值班纪律,充分做好极端天气应急准备工作,持续提升现场应对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大发电设备巡检力度,及时排查和消除设备隐患,认真做好检修维护工作,提高机组运行效率。
《21世纪》:在2021年至2022年,三峡新能源公司参与绿电交易的项目有哪些?交易周期有多长,成交电量是多少?
韩君:2021年5月,河北尚义风电项目(确认)2021年6-12月份参加交易3000万千瓦时,2022年1-4月赛事期间绿电交易2100万千瓦时,合计交易电量5100万千瓦时。
“十四五”末集团新能源装机有望达8000万千瓦
《21世纪》:此次冬奥会的清洁电能供应对三峡集团清洁电能的建设有什么促进作用?三峡集团将如何紧抓中国“双碳”目标带来的发展机遇?
韩君: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既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三峡集团贡献“绿水青山”的责任担当,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此次为北京冬奥场馆提供绿色电能,将进一步坚定三峡集团致力发展清洁能源的信心,增强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决心。近年来,三峡集团持续加快新能源开发进程,累计投产装机容量超2800万千瓦,基本形成以内蒙古、新疆等西北区域为重点,向中东南部和光伏“领跑者”基地、特高压电力送出通道等电力负荷集中区域倾斜的陆上“风光”布局;在海上风电方面,也已形成北起辽宁、南至广东的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布局。岁末之时,随着我国首个百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在广东阳江宣布全容量并网,三峡集团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开发运营企业。
截至目前,中国三峡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达1.05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比例高达96%以上,贡献的清洁能源发电量相当于节约超过10亿吨标准煤;2021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超34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居世界第一。到“十四五”末,三峡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有望达到7000万到8000万千瓦。
三峡集团将继续发挥在清洁能源方面的领先优势,筑牢大水电的基本盘,加快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力度和速度,力争于2023年率先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助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1世纪》:冬奥期间三峡在哪些地方新建了多少发电站?分别是什么能源发电站?在赛时提供哪些地方的用电需求?
韩君:随着乌东德和白鹤滩水电站陆续投产发电,我们在长江干流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安吉,由三峡集团建设的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首批机组也已竣工发电。
冬奥期间,我们在全国多个省份将新建风电和太阳能电站,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将新建全国首个源网荷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