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讯,据数据统计,2021年12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沪、深、京三市共有652家上市公司获机构调研,有5家上市公司获得超300家机构青睐。
其中,最受机构青睐的是汇川技术,机构调研总计552家。调研高测股份、宏力达的机构数量紧随其后,分别为367家和354家。
另外,加加食品本月获机构调研的总次数居首,累计达27次,共获199家机构调研。
行业方面,机构调研多聚焦高成长性的机械设备、化工、电子等行业。被调研的652家企业中,有90家企业所属申万一级行业为机械设备。业内人士指出,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机械设备行业位居产业链中游,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在制造业各环节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机械设备行业上游为钢铁、有色等原材料行业,下游为房地产、基建、汽车、3C、新能源、环保、交通运输等行业。机械设备行业中的半导体设备、锂电设备和激光设备等新兴行业都位于成长板块中,这些细分行业未来具有很大的成长性。
最受调研机构欢迎TOP20榜单出炉
(1)汇川技术(300124.SZ):12月机构调研总数TOP1,亦最受险资机构欢迎
12月最受调研机构青睐的是汇川技术,共获552家机构调研,同时该公司也是险资机构调研最多的企业。汇川技术是工业自动化产品的领军企业,国内最大的低压变频器与伺服系统供应商,12月累涨4.57%。2021年10月28日,汇川技术发布2021年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2021前三季度营收133.48亿元,同比+64.82%,归母净利24.92亿元,同比+66.31%,扣非净利24.17亿元,同比+69.38%,毛利率37.49%,同比-1.86pct,经营性现金净流量6.29亿元,同比+9.01%。三季度毛利率环比下降主要系由于大宗商品涨价,以及相对低毛利的新能源车等业务产品结构变化,核心产品盈利能力稳定。广发证券发布研报称汇川技术核心客户理想、小鹏等新势力车企三季度销量屡创新高,受益于需求拉动的订单高增,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环比增长超60%。随着大客户市场份额提升和公司新增定点放量,2022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有望实现扭亏为盈。公司工控表现优于行业,此外,公司公告拟设立基金主要投资于智能制造及数字化、低碳与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企业,结合公司推行管理变革提高经营效率,强化阿尔法。
近期,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开展的调研问卷显示,被调研的33名保险资管公司及保险公司(含保险集团)高管有61%认为明年A股将呈现“宽幅震荡”走势,仅3%认为会“震荡下行”。在行业上,险资机构高管最看好的三大主题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专精特新。此外,消费升级、5G应用等投资主题也被部分险资机构高管看好。
汇川技术在12月最受险资机构关注,有26家险资参与了调研。不仅如此,据统计,2021年汇川技术合计接受1502家机构调研,是年内机构关注度仅次于迈瑞医疗(300760.SZ)的公司,全年有86家险资参与了调研。机构重点关注了公司工业机器人、新能源车等,汇川技术认为工业机器人业务未来仍会保持较好增长。在新能源车业务上,汇川技术透露,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已进入一个较好的爬坡阶段,今年以来在收入和订单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增长。公司也将继续围绕产品功能、质量、低成本等方面做好综合竞争力的打造。
翻阅调研记录可知,就机构关心原材料方面的压力是否缓解,汇川技术提到,在工业自动化板块,原材料方面的压力较上半年有较好缓解,整体交付正常;在新能源汽车板块,行业仍面临缺芯情况,该业务交付有一定紧张度,公司在持续努力做好交付的保障。地产政策对电梯业务短期会有些影响,中长期来讲不会。公司认为房地产对于电梯需求未来会趋于平稳,老旧小区加装新梯以及老旧电梯的升级改造,会弥补新梯市场的下滑。工业机器人业务目前产品以SCARA为主,同时也拓展小六轴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业务现在开始进入收获期,今年收入和订单获得快速成长。新能源汽车业务最重要的指标是新增定点,包括定点的数量以及定点产品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订单额,当前的定点支撑未来2-3年的收入,从当前定点目标达成来看,定点和订单额都达成了目标。在海外车企方面,目前已有几个定点项目。海外一流车企的一流项目的定点,是汽车业务明年重要的规划。
(2)甘源食品(002991.SZ):TOP20榜单中12月涨幅最大,将围绕年货高峰期及春糖会推出新品
在机构调研数TOP20榜单中,甘源食品12月涨幅最大,12月份其股价累涨36.7874%,本月共获264家机构调研,其所属的申万一级行业为食品饮料行业。2021年10月26日,甘源食品发布2021年三季报,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6亿,同比增长7.78%,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公司现已发展成为炒货、坚果果仁和谷物酥类为主导的休闲食品生产企业,目前主要产品有瓜子仁、蚕豆、青豌豆、豆果、坚果等在内的多品类休闲食品组合。信达证券发布研报称,公司今年业绩受原材料涨价拖累,棕榈油、包材等占比较高的原材料价格当前处于高位,随着疫情的逐步恢复,原材料价格下行空间大。其次,公司于2021年进行提价动作,但由于渠道环境今年面临挑战,公司直至Q3底才实现渠道提价,预计明年将享受提价红利,打造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