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卖方分析师总人数首次下滑!离职去哪儿?
时间:2022-01-06 11:07:48来自:数数道字号:T  T

五年来证券分析师总量五年来首次出现下滑,究竟是何原因引起?分析师离职后去哪?

根据中证协公布的从业人员信息,记者统计了2017年末-2021年末五个时间节点的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末分析师总量3425人,较2020年末减少50人,这也是首次结束近五年连续增长态势。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度,分析师增员最多的券商为中金公司(+38人),其次为中信证券(+27人)、中信建投(+20人),显见头部研究所在2021年度加大了研究力量的配置,也在吸引人才加盟方面占据了较大优势。

与此相对,2021年度分析师减员最明显的券商为方正证券(-37人),减员幅度高达51%;流失较为严重的还有安信证券(-18人)和海通证券(-18人)。

从佣金分仓收入来看,头部券商依然保持了较大的领先优势,2021年上半年,Top10券商获得的佣金分仓收入为41.81亿元,占比45.57%,行业集中度较2020年相比已有所下降。这背后,一方面是分仓佣金“蛋糕”持续扩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更多新锐研究所的异军突起。

分析师扩容出现拐点

券商研究力量的崛起可以从近五年从业人员数量上看出变化。

根据中证协数据,证券分析师2017年末为2589人;2018年末升至2936人,同比增幅13.4%;2019年末分析师总量达3220人,同比增幅9.7%;2020年末分析师总量为3475人,同比增幅7.9%;而2021年末分析师总数3425人,较2020年末下降1.4%。

上述数据显示,虽然2017年至2020年分析师人员总量连续4年保持增长,但增幅却逐年下滑;同时,2021年度,在分析师人员流动空前频繁的背景下,数据展示出分析师总量已出现拐点。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度,分析师增员最多的券商为中金公司(+38),其次为中信证券(+27)、中信建投(+20),可见头部研究所在2021年度加大了研究力量的配置,也在吸引人才加盟方面占据了较大优势。

中信建投2021年内吸引了多位重量级大咖的加盟。这其中包括前申万宏源研究所原所长助理、金融地产研究部负责人、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马鲲鹏任中信建投证券董事总经理、金融研究组组长兼银行业首席分析师,负责大金融行业研究。11月份,兴业证券原电新首席分析师朱玥正式加盟中信建投,出任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一职。12月17日,中信建投证券正式官宣原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加盟,担任研委会副主任、首席策略官。

中信建投研究业务2021年上半年在公募基金佣金市场占比名列第四,业绩可圈可点,且在社保、保险、私募和银行等战略客户的业务开展上都在发力突破。

2021年度分析师增量排名第四的券商为德邦证券,德邦证券2020年底正式进军卖方研究,仅用半年时间完成了团队组建及业务拓展等工作,研究力量已经超过一百人,并已取得部分头部客户投研排名前10的成绩,属于正在崛起的新锐研究力量。

记者还统计了2017年末至2021年末五年间分析师扩容居前的券商,排在第一名的同为中金公司。由此可见,中金公司为近年来持续补充投研力量,既有内生培养,也有吸引外部人才加盟,至2021年末,登记在册的分析师人员总量已经高达188人,为全行业分析师数量最多的券商。

此外,以五年间变化的维度来看,除了中金公司,国盛证券、中信建投、华西证券、中信证券、长江证券分析师人员增长都十分明显,体现出不论是老牌研究所还是新锐卖方研究力量,都在人才的培养和吸纳方面发力颇多。

2021年度减员最多:方正、安信、海通

卖方研究行业流动高企,意味着有券商欢喜,有券商忧愁。

数据显示,2021年度分析师减员数量排名前三的券商分别是方正证券、安信证券和海通证券。

虽然方正证券研究所人才流失与股东的变动有很大关系,但研究力量流失率高达50%,对方正证券而言无疑面临着较大的攻坚挑战。不过,方正证券也正在迎来研究力量的补充。原国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燕翔2021年12月27日宣布正式入职方正证券研究所,任首席策略分析师、副所长。

流失量排名第二的安信证券,随着原研究所所长胡又文加盟民生证券,多位行业分析师也随即加盟了民生证券。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来至少已有33名首席(含所长、首席经济学家)离职跳槽。从跳槽时间来看,首席们的离职变动主要集中在年底,10-12月离职的就有12人,占比近四成。从离职去向来看,更多首席分析师仍坚守卖方研究,占比超过八成,选择转换至买方赛道的有6人。

此外,研究行业“组团跳槽”现象较为明显,而且研究所所长的变动对一家研究所的发展影响颇深。

有一位老牌研究所所长在看待卖方研究领域的高流动现象时提出了三大反思。

首先,频繁挖角背后反映的问题是对优秀研究力量的渴求,需要反思的便是过去几年在人员培养和储备上,是否胆子小了、步子迈得慢了,是不是缺乏一些前瞻性和预判性;

其次,在卖方研究领域频繁上演大规模人员流动的情况下,机构的很多做法是火上浇油还是让人冷静下来的,同样值得反思;

第三,应该反思一下核心团队是不是能够挖走的,未来到底研究所是要通过不断的挖角明星来组建核心团队,还是埋头实干建好自己的团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