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标签来代表近几年的新华都,那一定是迷失。
战略上的认知缺失,使得新华都不清楚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从新零售到互联网营销,几经折腾,最后精疲力竭,原来打下的大好江山正在被同行侵占,被客户淘汰、被市场淘汰、被用户淘汰……
现在的新华都是什么呢?超市?卖场?百货?购物中心?新零售?电商?几乎没用人能够准确定义。以致于新华都说要转型互联网营销业务到底是什么,市场一阵懵圈。
这一切,还得从2015年说起。
01零售资产出逃,互联网资产上位2015年,新华都发起了一场收购,以7.6亿元并购了久爱致和等三家电商公司。对于影响力不大的三家电商公司7.6亿的估值是否合理,期间引起了波多争议,甚至触发了监管层对这三家电商公司是否借壳上市的拷问。最后因三家电商权重不大,当时并未触及借壳红线。
近日,新华都开启了新的资产置换路径,正在将门店资产置换出壳,久爱致和等电商资产正式进行反向借壳。
日前,新华都(002264.SZ)披露公告称,为了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聚焦互联网营销业务转型,公司拟将旗下的零售板块除商标外的资产、负债全部打包出售。随后,新华都公告,控股股东新华都集团拟将所持公司10%的股份,协议转让给公司董事长倪国涛,转让价格4.4元/股,交易总价3.01亿元。转让完成后,倪国涛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由2.61%增至12.61%。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反向借壳后,实际控制人依旧是新华都创始人陈发树,陈发树通过借款给倪国涛,倪国涛上位第二大股东,并承诺不谋求实际控制权。
这似乎是十年来新华都反复摇摆后,下的新一次决心。基础逻辑是疫情后,线上业务短期爆发,线下业务持续低迷,出现的一种选择。
2021年上半年,三家线上企业迎来大爆发,半年营收11亿的业绩,与线下实体14亿业绩相差无几。127%的增速光芒更是射得线下业绩睁不开眼。
泸州致和成为攻击主力,以8.98亿的营收超过泉州新华都8.9亿,成为新华都旗下新一哥。久爱致和1.94亿营收也在跃跃欲试。
利润方面,泸州致和以4600万夺得首位,泉州新华都以3100万拿得次席,久爱致和1400万紧随其后。
02“股神”陈发树当初,新华都收购久爱致和等三家电商,仅仅因为酒类电商概念很火。沉寂这么多年后,终于迎来爆发,是新华都眼光毒辣,还是刚好碰上时代红利?
陈发树很善于投“人”,不管是紫金矿业陈景河、新华都周文贵,或是当年炙手可热的唐骏等,都给新华都体系带来丰厚的回报。
特别是后来唐骏给陈发树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陈发树从投“人”转向投“资”,出现了资本逻辑指导实际运作。陈发树也因此赢得“股神”的美誉。
资本逻辑很容易出现追概念,“虚”在“实”之前;投人逻辑则“实”在“虚”之前。唐骏之后,陈发树再也未捧出“牛”人,却捧出一堆“牛”股。
唐骏出局后,一边是清理唐骏的一些投资方向,一边是加码资本市场。最为熟知的新华都零售却在这些方向影响下,不断摇摆。
2011年,新华都收购韩国易买得华东部分门店资产,被冠以中国首例国内零售连锁收购国外同行在境内的卖场。此刻,新华都的声誉达到巅峰。高潮之后,新华都开启了下降通道。所收购易买得门店相继阵亡,管理层沽空股价,业绩出现大幅下滑。期间,传出周文贵架空出局,后来又出现周文贵增持。2015年收购久爱致和后,试图发力热门概念酒类电商,周文贵出局。
随后,陈发树开始沽空线下资产的路径已经清晰明了。
2016年4月,中骏置业宣布将以5000万元代价(另承担5.67亿元贷款)收购新华都集团旗下的上海逸景置业有限公司和兆赫(上海)投资有限公司全部股权。
2016年5月,阳光城发布公告称,以34.70亿元收购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华都购物广场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市龙祥投资有限公司、厦门明昇集团有限公司、陈发树、陈志勇、陈颖、童斌、许金利合计持有的长沙中泛置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2016年7月,新华都旗下新华都购物广场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拟向华京房地产转让福建华都置业有限公司40%的股权,转让对价为2000万元。
2017年4月,泰禾集团发布公告称,以17.9亿受让福建新华都置业有限公司60%股权
快速出清后,地产战略结束,当年的TOP梦消失得无影无踪。但陈发树也是在最好的时机出掉现在被认为是高风险的资产,泰禾、阳光城等接盘方,一个比一个凄凉。
虽然看空传统资产,可惜,当时久爱致和等三家电商并没有给新华都带来任何的底气,新华都依旧在不断寻找方向。
2017年,新华都继续跟风,追逐炙手可热的无人零售概念,觉得实体零售与无人零售相结合很有搞头,拟出手友宝在线。这是一家在无人自助市场占有较大份额,但又持续烧钱的企业,只是在对赌攻坚阶段,利润做正。
如果说新华都跟友宝在线可以相融的地方,估计就是共享供应链,因为友宝在线最大的营收还是卖货,在有新华都的地方或许可以出现一定融合。
风向摇摆中,新华都收购友宝在线方案戛然而止。
此时,市场出现一个更加疯狂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