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资管研究院研究员号称世界领先的光伏支架企业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博”,688408.SH),才上市一年有余,就出现了业绩暴跌、高额坏账、海外业务受困、纠纷频发、高管减持、董秘离职等各种奇葩怪相。
10月29日,中信博发布了2021年三季报,业绩大幅下滑。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7亿元,同比下降6.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32.82万元,同比下降69.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仅1163.84万元,同比下降93%。
市场质疑声音较多,此前9月17日,该公司就收到了上交所发出的监管问询函。
机构已在“用脚投票”。数据显示,该公司持股结构中,截至9月末,36家机构合计持有2044.54万股,持股市值34.21亿元,占流通股比例28.52%,较上期占比变化-58.16%。
事出必有因。中信博到底为何遭遇如此“多事之秋”,21世纪资管研究院条分缕析,期望为投资者揭开些许迷雾。
一、业绩大“变脸”
1、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下滑93%
中信博于2020年8月28日登陆科创板上市,其号称是一家世界领先的光伏跟踪支架、固定支架及BIPV系统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产品为光伏跟踪支架、固定支架及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收入主要来自支架业务。公司光伏支架的出货量及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前列。
其国内竞争对手主要有清源股份(603628.SH)、爱康科技(002610.SZ)、振江股份(603507.SH)等上市公司;海外竞争对手包括NEXTracker、ArrayTechnologies、PVHardware等。根据天风证券相关研报数据,中信博光伏跟踪支架市场份额为8%,位列第四,但前三家厂商2020年累计市场份额为55%,中信博在海外市场占有率方面尚处于行业末尾。
“盛名”之下,上市一年有余的中信博,其交出的业绩答卷与其地位相比,令人大跌眼镜。
最新发布的中信博三季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其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0.52亿元,同比下降69.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63.84万元,同比下降92.6%。
中信博2020年上市当年业绩大涨,2021年即大变脸,净利润大幅下滑7成,令市场质疑,上市前数据是否有藏掖、扩大成分。
中信博的毛利率自2020年二季度的26%,持续下滑2021年三季度的13%。其中,固定支架业务毛利率大幅下滑,变为-7%。
2、光伏市场急速分化,业务调整滞后?
中信博在三季报中称,收入和利润下降主要原因系原材料钢材价格上涨,海外市场受到疫情的影响,2021年光伏行业集中电站项目开工率走低。
业内人士对21世纪表示,业绩下降,行业问题是一个原因,但中信博业务结构的短板也是一项劣势。事实上,今年以来总体光伏产业迎来增长,但在结构上有很大分化。10月21日,国家能源局公布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全国新增光伏装机25.56GW,同比增长44.3%;其中9月新增光伏装机3.51GW,同比增长38.2%。其中户用装机高景气,1-9月全国累计纳入2021年国家财政补贴规模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为11.7GW,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21.39%,在新增装机中占比达到45.7%;1-6月占比则达到58.9%,超越集中式电站,户用光伏需求拉动能力凸显。
面对市场业务结构变化,中信博的业务结构明显不利,其光伏支架产品主要应用于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其同行清源股份,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下滑幅度只有6.52%,其支架产品主要运用于民用和商用分布式电站。
二、减值准备快速增加,风险攀升
近年来,中信博的坏账准备逐年大幅增长,也令市场担忧。2017年末,中信博应收账款原值为4.14亿元,坏账准备0.57亿元;2018年末应收账款原值为9.30亿元,坏账准备0.85亿元;2019年末应收账款原值为9.10亿元,坏账准备0.97亿元。2020年应收账款原值为3.31亿元,坏账准备0.89亿元。
2017年到2020年,公司应收账款坏账率分别达到13.85%、9.18%、10.65%、26.89%,坏账率逐年大幅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其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应收账款2.42亿元(与2020年末持平),未披露具体扣除前的原值金额。
业内人士对21世纪称,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中信博采用较激进的赊销方式,以扩大市场份额,这直接导致其应收帐款占营收比例过高,应收帐款坏帐率提升。
中信博招股书中曾披露,2017-2019年,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4.14亿元、9.30亿元、9.10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6.18%、44.83%、39.87%。此后至2020年,公司应收账款下降至3.31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降为10.58亿元,但如前所述,坏账率大幅上升。
同时,由于坏帐的产生,赊销方式也导致中信博的诉讼纠纷增多。启信宝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30日,涉及中信博的风险事件多达187起,多数是纠纷案件裁判文书。
三、频繁变换的前五大客户
中信博的大客户不稳定,也是影响投资者信心的因素之一。
该公司在上交所问询函回复公告中,列出了最近三年又一期的前五大客户名称及收入确认金额:
可以看到,2018-2020年其前五大客户中,除了中国电力建设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