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三家公司申请科创板IPO失败,竟然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
时间:2021-10-11 09:41:58来自:基本面力场(微信公众号)字号:T  T

9月份科创板IPO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审,先是在9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终止对浙江天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审核,随后是在9月22日上海吉凯基因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申请被否决、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被终止审核,一个月里3家申请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铩羽而归。

要知道,自2019年科创板开市至今,仅有12家企业在上会环节被否,这也就这意味着,2021年9月这一个月的上会失败案例,就占到全部失败案例的四分之一。在这组数据背后,科创板IPO的审查动向是值得关注的;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三家科创板IPO失败,竟然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

天地环保被终止审核案例中,在上交所上市委审议会议上,上市委员对天地环保共提出了四大问题,要求其具体说明主营业务的收入是否属于核心技术相关收入,是否依靠核心技术经营,并要求详细论证相关业务所涉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

在吉凯基因被否决案例中,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为靶标发现及其衍生业务,看起来还是科技含量挺高的业务,但科创板上市委则表示,该公司没有充分披露其核心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相关业务的成长性和潜在市场空间及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再来看海和药物被终止审核案例,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认为海和药物未能准确披露其对授权引进或合作开发的核心产品是否独立自主进行过实质性改进,对合作方是否构成技术依赖。

从这三个案例中不难看出,核心技术的先进性、独立性,成为他们上市失败共同的致命伤。再换一个角度来看,9月份科创板上市失败的案例,全部都是因为核心技术的先进性、独立性不足,而无缘与科创板。

就连科创板IPO申请一日游的联想集团,力场君觉得很可能也是因为这一项核心因素。

力场君认为,上交所上市委员会的判断尺度,对于投资者有巨大的借鉴价值。特别是前段时间大火的“专精特新”概念,力场君也认为“专精特新”将开启未来数年股市投资的大方向,但是在布局“专精特新”该怎样挑选?什么样的“专精特新”才是具有长期竞争力的?

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委员们关注的重点:核心技术的先进性、独立性,不正是向投资者揭示了长期竞争力构成的奥秘吗?

力场君还觉得海和药物被终止案例,是特别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能给投资者很多启发。今年4月16日,证监会出台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将加大对于硬科技企业的上市扶持,同时加大对于企业科创属性的审查。

虽然海和药物定位于中国领先的自主创新生物技术公司,但其实这家公司在研的8个产品中,有7个项目来自授权引进以及合作研发,仅有一款产品属于自主研发项目;也即,该公司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均是通过Licensein(许可引进)及合作研发。因此,科创板上市委也发出了灵魂之问:发行人关于"具有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技术研发体系完备,不存在核心技术依赖于第三方的情形"的自我评价,是基于历史事实还是基于未来展望?

海和药物这个案例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如果单看业务种类和产品,没有人会质疑海和药物是一家高科技医药公司,但是如果深入考量其业务模式,却能够发现其对第三方许可和外部研发实力的严重依赖,脱离开这些公司自身不可控的因素,海和药物是否仍然具备可持续研发和经营能力,是存在很大拷问的。

如果没有自己的研发引擎,只靠买过来的几个专利、几款产品,通过其商业化获利,看似短期获得了快速成长,但后续的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进而力场君也认为,目前有很多主业看似很强大的公司,其实其自身业务是建立在外部License基础上的;如果未来一旦失去了这个License,或者被这个License授予更多竞争对手,现在看似强大的业务能力可能在短时间内被逆转,市场优势不再、盈利能力崩塌,这对一家缺乏自身竞争实力的公司,无异于一场灾难,也将是投资者的一场灾难。

值得警惕的是,当前A股的科技板块和医药板块中,这类Licensein模式的公司,数量可还不少呢呀,这可都是一颗颗定时炸弹呀!总之一句话:慧眼辨识专精特新,自身实力才是根本呀!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