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尾气处理市场"长坡厚雪" 中自科技业绩持续高增长 登陆科创板抢占燃料电池催化剂蓝海市场
时间:2021-09-27 09:13:10来自:科创板日报字号:T  T

2021年9月27日,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自科技”)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等相关资料,公司正式开启新股发行程序。本次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150.87万股,发行股份占本次发行后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不超过25%,本次公开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8,603.50万股。这意味着,公司离“鸣锣上市”又迈进了一步。

中自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环保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移动污染源(机动车、非道路机械、船舶等)尾气处理催化剂领域的少数主要国产厂商之一,同时公司正积极探索其技术在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等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大气污染治理重视度的不断加强,尾气排放标准持续升级并逐步向“零排放”的目标迈进,其中国内国六排放标准的来临,对于尾气后处理技术的要求明显提升,同时也给尾气后处理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技术挑战和市场机遇。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自科技开发出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新一代尾气处理催化剂,取得11款天然气发动机型国六公告、5款柴油发动机型国六公告以及439款汽油车型国六公告,并已实现向玉柴、云内、上柴、柳机动力、小康动力等主流发动机厂和重汽、一汽解放、北汽福田等主流整车厂批量供货。

此次中自科技科创板募投项目之一,即是用募集资金中的1.6亿元投向国六b及以上排放标准催化剂研发能力建设项目,另外公司将积极布局氢能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研发能力建设项目,抢占燃料电池催化剂这一广阔的蓝海市场。

前瞻布局天然气重型商用车

突破巨头垄断、技术封锁的故事总是激励人心,但背后却是追赶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钻研与投入。

在汽车尾气处理行业,长期被外资品牌所把持,其中巴斯夫、庄信万丰、优美科等外资环保催化剂巨头占据了以机动车尾气处理为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的环保催化剂的全球大多数市场份额,并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

在此背景下,川企中自科技通过逾16年的长期研发,突破外资环保催化剂巨头的技术垄断,并掌握了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技术、耐高温高比表面材料技术、贵金属高分散高稳定技术、先进涂覆技术等环保催化材料从配方到工艺的全套核心技术,成为了拥有国六汽车尾气处理催化剂技术和产品的少数国产厂商之一。

中自科技目前的主要产品是应用于各类天然气车、柴油车、汽油车和摩托车尾气处理的催化剂,以催化单元的形式或将催化单元及其他器件封装于金属外壳中后以封装成品的形式进行产品销售。

尾气处理催化单元是尾气后处理系统的核心部件,安装在发动机的下游。而尾气处理催化单元系由催化剂厂商将催化剂涂覆在蜂窝陶瓷或金属等载体上而成,其中载体为尾气处理提供化学反应场所,而催化剂则起到处理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各类化学反应的关键催化作用。

这也意味着,尾气处理催化剂的性能对尾气处理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尾气排放标准的升级,更高排放法规对尾气中的各类污染物限制要求更高,因此对催化剂的性能要求更高。

基于对天然气重型货车发展空间的前瞻性判断,中自科技重点布局了天然气重型商用车产品,目前主要与重型天然气商用车配套。

随着我国重型天然气车国六排放标准于2019年7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中自科技凭借前期前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建立的核心技术及客户资源优势,公司的天然气车产品迎来快速增长,2019-2020年度分别实现7.61亿元、21.99亿元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08%和85.37%。

总体来看,2018年至2020年,中自科技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6.89%,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严标准带来更多机遇

目前,我国机动车在全面实施国五排放标准的基础上,正分步向国六排放标准过渡。国六标准分为国六a和国六b两个阶段,国六b排放标准中的部分指标较国六a更严。

据天风证券研报,目前尾气处理常用的催化剂包括:SCR、DOC、DPF、ASC、TWC及DPF六大类。在国六新标实施之前,汽油车、柴油车上仅分别安装SCR、TWC催化剂即可。国六标准则的出台则进一步缩紧了污染物的排放限制限值,对尾气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柴油车需要加装的DOC+DPF+ASC催化剂,汽油车则需加装GPF催化剂。

不难看出的是,进入国六排放标准阶段后,单车催化剂使用量大幅上升,天风证券测算的结果显示,尾气处理催化剂单价平均增幅预计达105.72%,我国尾气处理催化剂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38亿元,较原有国五排放标准下的市场规模大幅增长156%。

叠加当前汽车产量平稳增长,预计未来催化剂市场空间将迎来大幅提升。

而在重型商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领域打下基础后,中自科技正逐步拓展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市场,公司产品组合优势明显。

针对国六阶段天然气车产品,中自科技通过研发积累,制定了ASC(氨逃逸催化剂)作为氨气(NH3)污染物的解决方案,并在行业内率先推出TWC+ASC的技术路线,获得行业客户认可;另外中自科技国六阶段汽油车产品主要为TWC+cGPF,其产品尾气转化性能良好,cGPF背压增量较小、背压一致性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