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又见处罚大单。近日,上海银保监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上海华瑞银行因存在11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监管层处罚没款共520.583243万元。
在上述11项问题中,涉及同业业务、贷款集中度管理以及房地产贷款业务,记者梳理发现,这3项处罚内容不仅是近年来监管层关注的重点,亦是华瑞银行在2019年曾领罚过的业务领域。
触及监管处罚重点
根据上海银保监局披露的罚单,2016年至2020年,华瑞银行存在11项违法违规事实,包括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未经任职资格许可任命高级管理人员;重大关联交易未经董事会批准;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授信集中度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放任借款人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股权投资;供应链融资业务未按规定进行统一授信管理;违规向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未严格监督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情况;同业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个人住房租赁贷款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罚款金额超过了520.58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华瑞银行作为首批成立的民营银行,正式开业时间为2015年5月。而该行被指出的处罚,多项都是监管层近年来关注的重点问题,如关联交易、贷款业务管理、同业业务等,尤其是涉及房地产领域的处罚。
针对此次被罚款业务的整改情况,记者采访华瑞银行方面,其表示:“针对中国银保监会上海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我行高度重视,诚恳接受监管部门的意见,坚决执行监管整改要求。自2017年起,我行已成立整改专项小组,持续开展自查自纠,强化风险偏好管理和限额管理,不断夯实基础管理。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整改。我行将继续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依法合规,更加审慎地经营,持续深化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华瑞银行首次收到关于房地产业务的处罚。在2019年,该行曾被监管层指出,在2016年7月,该行在发放某房地产开发贷款时便存在贷前调查不尽职。彼时,该行还接到了另外两张罚单,分别指出了该行在2016年~2017年间存在的同业业务问题及授信集中度问题。
房贷集中度常态化管理
随着房地产金融监管趋紧,银行的贷款投向中涉及房地产行业出现明显调整。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指出,自房地产金融监管“三线四档”和集中度管理实施以来,房企降杠杆成效逐步显现,房地产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
西政资本指出,受银行贷款集中度“两道红线”监管要求的影响,自从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额度收紧且客户准入要求提高后,大部分中小开发商已无法在银行取得融资(因大部分银行都设置了客户准入的白名单),因此当前银行的授信对象原则上都是挑选资质较好的客户(比如参考房企在克尔瑞的排名),对底层项目方面也更看重区位、地段,但总体放款周期相对偏长。
一位负责房地产企业融资人士告诉记者:“很多银行甚至暂停了开发贷的业务,按揭贷款的尾款也迟迟无法发放给开发商,由此可见银行房地产业务的收缩程度到底有多厉害。”
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房地产融资呈现“五个持续下降”:一是房地产贷款增速创8年新低,银行业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8.7%,低于各项贷款增速3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连续10个月下降,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同比下降0.95%;三是房地产信托规模自2019年6月以来持续下降,房地产信托余额同比下降约15%;四是理财产品投向房地产非标资产规模近一年来持续下降,相关理财产品余额同比下降42%;五是银行通过特定目的载体投向房地产领域规模连续18个月持续下降,相关业务规模同比下降27%。
同策研究院分析师林丹妮认为,从8月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情况看,市场融资环境整体延续强监管的态势,部分房企现金流依然承压,而财务相对稳健且有国企背景的企业则更易获得融资。“据《中国银行保险报》披露,由于融资端口收紧,且购房利率上浮等因素导致房企销售回款放缓,未能及时偿付债务,多家上市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出现攀升,因此银行在贷款投放上对房企会有一定筛选要求,未来拥有稳健的财务表现及未踩三道红线的房企,无论在融资渠道或融资成本上都将具备一定优势。”
谈及下一步房地产相关业务的监管方向,银保监会方面指出,要管好房地产信贷闸门,坚持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按揭贷款审慎监管标准,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遏制“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专项排查已基本完成,对发现的违规问题督促建立台账,逐项整改至“清零销号”;严惩违法违规,连续三年开展全国性房地产专项检查,基本覆盖所有热点城市,对发现的违规行为“零容忍”,对违规问题依法严肃问责;落实差别化房地产信贷政策,配合地方政府“因城施策”做好房地产调控,运用调控工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推动保险资金支持长租市场发展,会同人民银行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