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披露的2021年中报显示,诚迈科技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022.11万元、-1381.21万元,亏损严重。
曾经的创业板“大牛股”——诚迈科技(300598.SZ)——终止定增后,又交出了一份不尽如人意的半年报。
近日,诚迈科技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61.2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022.11万元。
不久前,因市场环境生变以及投资人认购不及预期,诚迈科技在已经取得证监会批文的情况下,终止了18亿元的再融资。
9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多次致电诚迈科技对外联络电话,试图了解再融资终止的相关信息,但均无人接听。
沪上一名私募机构投资人对记者指出,诚迈科技再融资“失利”或源于价格太高,“前期顶着华为概念股的名头,股价涨太多了,但是业绩一般,很不稳定”。
在业内人士看来,诚迈科技的定增告吹,一方面与公司本身股价高企、业绩不佳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再融资新政下项目供过于求,上市公司定增难度增加的现象。
诚迈科技定增告吹
8月25日晚间,在距离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复时隔半年后,诚迈科技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定增事项。
诚迈科技表示,鉴于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南京新冠疫情突发带来的影响,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投资者认购意向不及预期,本次发行认购金额对应的发行股数不足本次拟发行股票数量的70%,根据《证券法》第三十三条,经公司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论证后,决定终止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
具体而言,诚迈科技认为,南京禄口机场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可抗力因素使公司和中介机构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和认购事项受到较大影响,同时资本市场相关行业及公司股票走势也发生较大变化,最终导致这一决定。
公开资料显示,诚迈科技2006年9月成立于江苏南京,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互联及智能操作系统软件研发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主要业务模式为向其他软件企业提供外包服务。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华为、英特尔等龙头公司,2017年1月成功登陆创业板上市。
2020年5月7日,股价不断暴涨的诚迈科技公布了《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开启了此次坎坷的定增之路。
文件显示,诚迈科技此次定增拟募集资金18.07亿元,用于建设“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套件及迁移服务项目”(后简称“国产操作系统项目”)、“面向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的软件平台开发项目”等四个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彼时诚迈科技正因“华为概念股”的标签而股价暴涨,而软件外包服务本身技术壁垒并不高,其拟投资约9.91亿元用于研发的“国产操作系统项目”一度因与公司传统业务存在较大差别而备受质疑。
深交所分别于2020年5月8日和9月28日两次发出问询函,质疑诚迈科技募资目的不纯,要求其进一步披露募投项目的详细情况,并提问建设该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和项目成功实施的可行性。
在经历方案修订和多次风险提示后,诚迈科技于2021年2月4日取得了证监会出具的同意注册的批复,但又分别于6月22日和7月8日先后召开的董事会和临时股东大会上,两次延长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的议案。
尽管如此,这一持续了一年多的定增事项,最终还是由于投资者认购意向不及预期而终止。
爆炒半年泡沫终破裂
投资者不买账的原因,除了前述疫情影响,与公司二级市场股价过高和业绩表现持续下滑不无关系。
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诚迈科技曾因被冠上“华为概念股”名号而股价飙升,最高时达到271.53元/股(前复权,后复权价为353元/股),一度成为创业板仅次于卓胜微的第二高价股。短短半年时间内股价翻了整整10倍,“超级大牛股”震撼了整个A股市场。
但事实上,诚迈科技不属于OpenHarmony(开放鸿蒙)的发起单位之一,本身也并没有直接参与华为鸿蒙系统的建设和核心技术研发,其股价暴涨更像是一场对概念的炒作。
2019年9月,诚迈科技出售了其子公司武汉诚迈100%的股权,并以这部分股权评估出资,设立并参股了一家新公司统信软件,持有其45%的股权。
统信软件的另一持股方武汉深之度主营国产操作系统软件的研发,是华为鲲鹏平台首发操作系统软件产品的服务商之一,仅这一层关联就让诚迈科技沾上了“国产手机操作系统”的光,成为资本眼中金光闪闪的“鸿蒙概念股”。
随后,多家卖方机构分析师积极唱多,纷纷给予其“买入”“强烈推荐”等评级,一路推动诚迈科技的股价上行。
然而,与高股价相生相伴的是,公司众多原始股东却在股价高位减持套现,从2020年2月到12月底,包括控股方南京德博投资在内的五大股东陆续减持了65次,合计减持了586万股,套现总金额达17.22亿元。
“高大上”的概念外壳下,诚迈科技的业绩却一直不振,甚至面临净利润下滑、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现金流不足等诸多问题。
财报显示,上市以来“软件技术服务”这一业务占诚迈科技的营收比例一直在70%以上,但随着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近年来公司的综合毛利率持续下降,自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