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国的投资市场来说,正处于价值投资的大时代:大环境坚持“房住不炒’的基准,7月份降准释放超万亿的资金,在海外,还未完全脱离疫情影响下,仍旧持续保持宽松的货币举措。那么,整个国内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得到进一步的增加。
自从A股结构性牛市以来,那些行业代表性的龙头享受资本市场给予的足够估值溢价,反过来却又引发投资者的焦虑:再好的公司也有个估值顶,在目前机构抱团的估值泡沫下,如何获得安全边际?
短期而言,市场却总是存在偏差性,一方面大多数投行可以覆盖的股票都是有限的,因此很多没有分析师覆盖的中小市值股票,就可能会存在由于市场忽略而导致的低估。
近期,创业板上市的和利兴(301013.SZ),在经过新股市场情绪的消化后,其估值对应的成长性和预期性,具备明显的高预期性和价值偏差性。
1、利和兴,“专精特新”的潜力标的
发展智能制造业是实现国家制造业升级的内在要求,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制造业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呈现较快的增长。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产值规模近15,000亿元,预计2020年产值规模将超27,000亿元。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装备制造行业健康、良性发展,智能制造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领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最新的是在今年4月份,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发展路径和目标。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是: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内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
同时在近期,财政部、工信部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进一步巩固,充实,加大对制造细分领域企业的扶持力度。在相关配套政策将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促进中小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而所谓的“专精特新”是指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而利和兴作为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领先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是专注于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简单的理解:利和兴属于终端厂商的上游,这种设备制造厂商,在“买铲子”的标签下,公司的产品应用于多个细分领域,其中以移动智能终端和网络基础设施器件的检测和制造领域为代表,具备领域专属技术特征。
目前,下游应用领域正处于两大景气周期:走向5G时代带来的大规模应用场景升级智造,以及OLED自去年开始持续爆发带来的技术迭代新需求。
对于利和兴而言,身处智能制造这种满载福利的赛道,又有专属领域技术优势的加码,是一家“专精特新”的潜力标的,且能够长期收益政策环境,不断给自身的成长性加码。
2、公司具备高壁垒性,纳米压印技术或成未来爆发点
利和兴在自身所处的领域具有非常高的壁垒性,即:技术壁垒、人才壁垒、资金壁垒、客户认证壁垒。
资金壁垒不谈,公司在保证自身技术跟随行业趋势的前提下,客户认证壁垒这块最重要。
因为智能制造设备定制化程度较高,专用性很强,下游客户不仅对设备的投资较大,而且其新品推出时间较快、新技术和新功能更新迭代频繁。
因此,下游客户对智能制造设备的需求数量大,并且对智能制造设备的工艺适配性和品质稳定性要求很高,还需要设备厂商具备及时提出新方案以解决产品组装、检测难点的能力。所以,下游客户对设备供应商能力与资质要求严格,一旦被选定为其供应商进入合格供应商体系,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这对新进入者造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目前,利和兴已跟H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系其智能制造设备的重要供应商之一,并持续开发新产品,合作不断深化,看的出能够得到中国最顶级的终端厂商的合作认可,利和兴技术实力的体现。
目前,利和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公司大客户的营收占比逐年下降,侧面看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公司分部业务得到发展,下游的客户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比如,跟深圳市智信(荣耀)签订了采购主协议,成为其供应商。值得注意是,在与H公司剥离后,荣耀会独立发展将有较大的设备投入需求,叠加荣耀首款折叠屏手机于8月上市,将会给作为设备供应商的利和兴带来业务增长持续动力。再者,利和兴积极切入其他智造领域,比如车载、PCB等领域,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根据公司披露,目前已开拓了富士康、华星光电、国显科技、生益电子等多个细分行业代表客户。
技术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源源不断的研发投入,根据资料显示,利和兴在近三年间研发占比均超5%以上,最新中报期研发投入占比更是达到了10.62%以上,截至到2020年期末,拥有60余项专利、142项软件著作权,同时手握多达超20个在研项目。
总的来说,技术引导行业的趋势,在持续重视研发之下,利和兴有望成为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引领者。
其中值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