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
特约评论员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苏涛永
精彩看点
我的第四次创业,必须亲自出马
刘晔:首先要恭喜均瑶集团旗下有了第四家上市公司——均瑶健康,去年八月份在A股上市,也被誉为乳酸菌饮料的第一股。而且我知道这算是您的第四次创业了,所以这次创业和之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王均豪:因为这一次是我第四次创业,我希望能够让中国快消品走向国际,做世界最领先的产品,所以我全力以赴、亲力亲为地在带。我当时选择了益生菌赛道,选择了世界最领先的技术,找到了世界排名第一的食品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我们现在出来的产品,都是独家的。像护肝的一株菌种是国际专利,只有我们中国有,这样向外国人展现出一种我们科技的自信。包括年底我们还会出来一个世界领先的菌种。
为什么说这是我的第四次创业?如果说跟随人家去赚点钱,这个交给团队就可以了。但是要做领先的话,我觉得我必须要亲自出马。我想让我们中国的技术品牌钻进老外的脑袋,把钱掏出他们的口袋。这本来就是最难的两件事。
聚焦大健康新赛道,满足消费者潜在需求
刘晔:我们大众可能对于乳酸菌整个的市场格局,包括它里面的门道,还不是非常的了解,不知道苏教授您有没有研究这个市场?
苏涛永: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它的消费能力在提升,消费也在升级,大家越来越关心健康、安全,也就是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市场的边界它不是固定的,它可以再拓展。
刘晔:苏教授关注的是整个大健康这个赛道,这是个非常朝阳的赛道,那王总能不能回答一下整个益生菌市场,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竞争格局?体量有多大?
王均豪:益生菌这个赛道刚刚兴起,乳酸菌这个菌种,大家知道它对肠胃有好处,只是没有那么强的指向性。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国外已经有产品进行细分了,国内现在也是一直跟随着。益生菌的市场这几年刚刚开始不久,但是每年的增长大概在百分之二三十以上。
刘晔:我记得最早的时候,可能是渠道为王的一个时代。您觉得在现在这个时代是什么为王?
王均豪:以前我们说以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为王。现在应该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要倒过来,一开始就要考虑到顾客的忠诚度。开发一个产品,我们依托互联网技术,在开发这个产品的时候就让用户参与进来,先把产品概念告诉朋友、家人,让他们觉得,这东西很好,我想要,我想吃,这样我们开发出来的产品一开始就有忠诚度。营销最高的理论是什么?就是要满足消费者自己内心都不知道的需求。
打造快消品国际通道,做国际益生菌领跑者
刘晔:您刚才谈到,乳酸菌的饮料占了整个均瑶健康营收的80%以上。那么接下来您会在益生菌当中不断地发力,在您心目当中比较理想的两方面的营收占比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王均豪:因为这牵涉到上市公司,益生菌的市场蓝海已经打开,所以我们现在这几年的储备,就是希望能够做到国际益生菌领跑者。
刘晔:怎么来理解这个概念?什么叫国际益生菌领跑者?
王均豪:因为国际上的益生菌我们也都了解了,我们也找到了国际上最好的技术,我们把全球的技术都已经看完了,这都是做的基本功。
苏涛永:但是我们中国的食品饮料企业要走出去。
王均豪:很难。
苏涛永:对,这个难您觉得挑战在哪里?
王均豪:你也是搞管理的,一看就看得出来。我为什么要第四次创业?因为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快消品走向国际没有现成的通道,因为大家都没走出去过。
刘晔:对。
王均豪:所以,我想要建立起一个渠道,而且慢慢地把产品卖给老外,让他把钱掏出口袋。这个渠道现在没有,中国的快消品走向国际的几乎没有。
我觉得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了,应该也能够做到世界领先的产品,我为什么、凭什么不能走向海外?然后我也希望能够为中国的快消品尝试做一条渠道出来,大家以后一起抱团出海。我想让中国的技术也普及世界的人类,也让中国的文化走出去。自信,这是很重要的。比如我自己,我的水,天然矿泉水,我也准备走向国际。
在“红海”中寻找心中的“蓝海”
刘晔:说到这个水,它可是一个红海,那你为什么要进入水这个领域?为什么要进入这个红海?
王均豪:讲实在话,无论是从团队的角度还是从我自身角度,大家都说我们不应该进入水这一领域。我第一次提出来做水的时候,很多朋友说“你脑子进水了”。
刘晔:是什么时间开始确定做水?
王均豪:我是去年在贵州碰到一个水专家,希望我把这个大山好的天然矿泉水带向国际,或者带向国内。然后我说我真不做。
刘晔:第一反应是这个我不碰。
王均豪:拒绝。然后他说我们那个山上有个瀑布,在我们水厂旁边。他说你到我那边吃个农家乐可以吧?我说这可以的,我们从城市进入农村,在瀑布边上吃个农家乐也是很开心的,然后就去了。去了他就跟我讲了什么叫天然矿泉水,我一下自己给自己搞懵了,我说我真的孤陋寡闻,我居然不知道什么叫天然矿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