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玩家概伦电子科创板IPO有新进展!
8月18日晚间,资本邦了解到,上海概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概伦电子”)回复科创板首轮问询。
在科创板首轮问询中,上交所主要关注公司主要产品及市场情况、及知识产权、控制权、商誉、、累计未弥补亏损、某EDA公司等13个问题。
关于主要产品及市场情况,上交所要求发行人说明:(1)根据实现功能的区别,EDA软件的主要大类(如数字集成电路EDA、模拟集成电路EDA等)及各大类的主要细分门类情况及各细分门类在产业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各细分门类目前市场的主要供应方(区分国际、国内)、竞争格局、技术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等;(2)公司产品所属的大类及涵盖的主要细分门类情况,客观分析公司产品在相关细分门类中的市场地位,并选取合适角度分析公司产品技术与目前业内相应细分门类主流产品的差距,若技术本身无重大差距,则进一步分析市场占有份额差距较大的原因;(3)结合发行人在国内EDA竞争中所处的位置,说明公司在器件模型建模和电路仿真两大集成电路制造和设计的关键环节具备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概伦电子回复称,决定EDA行业竞争格局的关键指标为EDA公司核心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即全球领先集成电路企业认可和量产采用情况。在此基础上,能否基于自身核心产品及技术形成的关键流程或全流程解决方案也是影响EDA行业竞争格局的重要指标。
随着集成电路行业的技术迭代,先进工艺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下游集成电路企业设计和制造高端芯片的成本和风险急剧上升。从芯片制造端看,在设备投入方面,以先进的5nm工艺节点为例,根据IBS的数据,集成电路制造厂商的设备投入成本超150亿美元,是14nm工艺的两倍以上、28nm工艺的四倍左右。
高额的资本支出给晶圆厂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芯片设计端看,根据IBS报告,以先进工艺节点处于主流应用时期的芯片设计成本为例,工艺节点为28nm时,单颗芯片设计成本约为0.4亿美元;工艺节点为16nm时,单颗芯片设计成本约为0.79亿美元;而当工艺节点达到5nm时,单颗芯片设计成本上升至约4.17亿美元,若因设计失误而导致流片失败,芯片设计企业将额外承担更高的设计成本。
另一方面,先进工艺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也使得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难度显著提升,下游集成电路企业在设计和制造高端芯片时对EDA工具使用的依赖性显著提高。
从芯片制造端看,随着工艺节点的演进,半导体元器件体积和芯片面积越来越小,单位面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多。根据IBS报告,以80mm2面积的芯片裸片为例,在16nm工艺节点下,单颗裸片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为21.12亿个,即每平方毫米2,640万个晶体管;在7nm工艺节点下,晶体管数量可增长到69.68亿个,即每平方毫米8,710万个晶体管。在如此高的芯片密度下,光刻出现误差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控制,较大程度上依靠高性能计算为核心的EDA工具对制造流程进行优化,对误差进行预判和实时调整。
从芯片设计端看,目前芯片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更新迭代速度快、产品同质化高,产品研发上市时间紧张,而芯片设计规模却不断增大。以设计门级规模为例,工艺节点为28nm时,芯片设计的门级规模为亿门级;工艺节点为16nm时,芯片设计的门级规模增加至十亿门级;而当工艺节点达到7nm时,芯片设计的门级规模可达百亿门级,芯片设计人员依靠手工设计已不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且在如此规模的芯片设计过程中,EDA工具的效率和可靠性直接决定芯片产品能否如期上市且达到设计要求。
在此背景下,作为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环节必不可少的支撑工具,集成电路企业对EDA工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在选择EDA工具及其供应商时也极为谨慎。与极高的时间成本和资金风险相比,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厂商和芯片设计公司对EDA工具的价格敏感度往往相对较低,但更加关注其能否在关键环节提供更高的技术及商业价值,且对其功能、性能和精准度等方面提出了严苛的标准和要求。
该等企业在进行用于量产使用的规模化采购前,往往基于对行业发展和技术需求的认知,优先关注和选择EDA供应商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优势产品,并对EDA工具及其供应商在技术、产品、服务及持续发展能力等多维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审慎评估,以确保相关工具能长期、有效且可靠地在大规模量产中采用,且一经采用不会轻易替换。
此外,当EDA公司拥有的核心优势产品的数量逐步增多、国际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并形成关键流程或者全流程的解决方案时,不仅产品销售协同效应上具有明显优势,且丰富多样的产品种类亦可以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为其提供一站式采购选择。因此,这些EDA公司能够利用多元化的产品类型及解决方案分散研发和市场风险,快速叠加和扩大市场份额。
因此,体现EDA公司技术水平特点及其先进性、衡量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市场格局的核心关键指标为全球领先集成电路企业认可和量产采用情况,以及是否拥有基于自身核心产品及技术形成的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流程或全流程解决方案。
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EDA行业经历了多轮淘汰和整合,形成了新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