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商银行登陆A股 借势资本市场焕新普惠金融软实力
时间:2021-08-19 00:18:04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与共,既可触摸历史、又能拥抱未来,既崇尚人人奋斗出彩、又体现处处守望相助”。2021年6月,有关上海城市软实力的讨论在“朋友圈”自发刷屏,无数熟悉上海的人,在手指和屏幕间传递着共鸣。

当我们把观察的视角从华灯璀璨的浦江两岸扩展到街巷社区,很容易从千千万万活跃在这个城市每个角落的个体身上,真切感受到这份“软实力”,而这恰是共鸣的源泉。当我们再沿着时间的灰线,把目光投向过往,又能发现这份“软实力”早已渗入无数个体的肌理血脉。

2021年8月19日,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农商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简称:沪农商行,股票代码:601825),成为上海地区第三家登陆A股市场的法人银行。自2019年上市流程启动,资本市场就密切关注这家带有“上海”和“普惠”烙印的区域性商业银行,从技术角度,投资人看中了一只股票的投资回报,而放大到更宏观的视野,市场看重的也许是这家浓缩着上海“软实力”的企业,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城市更新发展的布局下,蕴含的巨大成长空间。

诚善务实,根植上海相伴成长

上海农商银行是在上海农信基础上改制成立的,而上海农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据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第一家农信社于1949年冬在真如地区诞生,根植下红色农信的种子,此后一路陪伴和支持城市发展。

白手起家,是上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力对上世纪50年代初农信社特征的总结,“农村闲置的房子就是办公场所,房间里放一张八仙桌、两把旧椅子和一盏煤油灯,连算盘也是自带的”。农业生产恢复带来的资金融通需求,推动着农信事业快速发展,1956年前后,上海地区已是“乡乡都有农信社,户户能办存贷款”的格局。

到了70年代,被称作“农金员”的农信社员工骑车穿梭于各乡镇,吸收存款的同时提供信贷支持,是上海郊区常见的场景。一个合格的农金员,必须脚勤、嘴勤、手勤,用当时的话说是“走田头、踏棚头、数只头”,也就是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种植大棚和养殖圈塘,了解清楚农作物面积、牲畜数量,与农户打成一片,多问多记。“这些农金员是上海农村经济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徐力表示。

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80年代,农信社的信贷内容已经从种子、化肥、拖拉机,拓展到支持企业生产和流通。环城乡是上海青浦有名的“白鸭之乡”,在信用社“一条龙贷款服务方案”的支持下,环城禽牧联合公司不仅顺利开张,产品也快速打开销路。在养鸭经济带动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仅环城乡就出现了上百个“万元户”,上世纪80年代曾在青浦环城信用社任职的负责人回忆。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90年代中后期,国家开始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2001年3月,上海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四年后,2005年8月25日,上海农商银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在农信基础上改制成立的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

丰饶共生,普惠金融夯实差异优势

2019年,上海农商银行在2020年-2022年战略规划中,明确了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以及“坚守普惠金融”的核心战略一经发布,便在行内获得共识。在金融机构林立、市场竞争激烈的上海地区,下沉服务重心、探索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业务模式,是上海农商银行的必然选择。“普惠金融,回答了我们的基本路线问题”,徐力表示。

多年来,上海农商银行走的是一条坚持服务“三农”、支持乡村振兴之路。始终高举“农”字招牌,依托上海区域近360个网点,实现了对上海郊区100多个乡镇1570余个行政村的金融服务全覆盖,切实做到了“网点到镇、服务进村”。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大力支持科技兴农和绿色农业项目,打造以农业产业链为主体的特色农业金融服务模式,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融资和金融服务环境。截至2020年末,涉农贷款余额609.32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同业前列。同时,在三省三市设立了35家村镇银行,坚持“定位向下、服务向细”,积极服务脱贫攻坚。

多年来,上海农商银行走的是一条坚持创新驱动、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金融力量之路。以“科创更前、科技更全”为目标,致力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2018-2020年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10.03亿元、256.16亿元、353.77亿元,连续四年荣获上海银行业科技金融服务奖。推出面向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产品,成为上海市首家“高企贷”服务方案产品化银行;发放本市首笔双创企业“创翼贷”,推出“临床贷”业务金融服务方案;制订、升级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鑫动能”专属金融服务方案。目前培育库入库企业已近450户,授信额度超430亿元,其中信用贷款余额近40亿元。

多年来,上海农商银行走的是一条坚持党建引领、创新赋能社会治理之路。探索出了自然赋能、经营下沉、服务嵌入、功能输出、平台引领和生态共建六种模式。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志愿者服务、工会卡、早餐工程等方面为老百姓提供贴心金融服务。上海农商银行自觉将金融科技作为银行转型发展、赋能社会治理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