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票君——
时间已经来到2021年下半年阶段,国家对于房地产调控力度也未见缩减,光是上半年短短6个月时间就调控了多达200多次,这对于房企行业来说,日子有点不好过了。
No.01各大房企的债务危机
自2020年以来,房企破产数量超470家。而房地产行业债券违约主体逐渐在向中大型房企延伸,一直呈上升趋势。例如泰禾集团、蓝光发展、协信远创、华夏幸福等债券均出现违约。
2021年初始,地产巨头华夏幸福首度承认暴雷,从公司2月1日最新发布的公告可以看到,其债务逾期本息合计高达52.55亿元,涉及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债务形式。
华夏幸福在2018年就出现过债务危机,当时因为引入大金主平安成为脱困的关键,两次注资180亿元也让华夏幸福躲过一劫。
最让行业关注的,是平安与华夏幸福的对赌协议。根据协议,华夏幸福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净利润增率应分别不低于30%、65%、105%。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4.15亿元、144.88亿元、180亿元。若达不到,华夏幸福将对平安进行现金补偿。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开发商引入资本,最终是要付出代价。
华夏幸福一直都没有找到持续的造血能力,负债危机终究是纸包不住火。
8月11日晚间,阳光100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未能按期支付2021年债券的本金及溢价,已发生违约事件。
尽管两日前,阳光100已提前预警,但市场情绪仍急剧降温,截至12日收盘其股价大跌7.77%。
更严峻的是,债券实质性违约,将触发阳光100多笔债券的交叉违约条款。包括2022年到期金额2.2亿美元的13.0%绿色优先票据、2021年到期金额1.7亿美元的10.50%优先票据、及2023年到期金额1.2亿美元的12.0%优先票据。
8月12日,蓝光旗下“16蓝光MTN003”未按时兑付本息。
就8月5日晚间,蓝光公告显示,“16蓝光MTN003”存续金额为2.8亿元,本计息期债券利率为7.50%,应付本息金额为3.01亿元,主承销商为中信银行,联席主承销商为农业银行。
截至目前,蓝光发展已有12只债券违约,合计违约金额为102.62亿元。
按照蓝光发展此前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8月2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159.97亿元(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务形式)。
实际上,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债券违约现象相比过去两年大幅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已经有超过38只涉房债券违约,牵涉债券发行规模达587.2亿元。
No.02信用风险持续暴雷值得关注
自2020年8月“三道红线”新规和12月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出台以来,监管部门对地产融资审查更加严格。
4月,各地银保监局开始严查经营贷和消费贷被挪用于房地产市场的情况;
5月多家银行上调个人房贷利率,同时地产类信托融资加速回落,地产融资环境持续收紧。
今年2月,自然资源部向全国22个重点城市下发通知,要求住宅用地出让工作“两集中”,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价格的上涨。
同时,集中供地将产生较大的资金需求,资金实力不足的房企拿地压力进一步加大,对高杠杆、快周转类型房企的资金管理也造成较大挑战,地产行业内部分化进一步加剧。
4月交易所出台的公司债审核新规对房地产企业等特定类型发行人信息披露进行特别明确,对存在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净负债率较高或现金短债比较低等情形的房地产企业发行人,要求其在申报发行公司债券时应细化债券偿付安排,进一步收紧对高杠杆和短期偿债能力较弱房企的审核要求。
整体来看,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2021年下半年负债率较高、短期偿债压力较大、对非标融资依赖较重、经营管理能力较弱的房企信用风险值得关注。如果房企行业不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依然会有新的违约主体出现。
No.03房企面临艰难时刻
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2021年全行业品类下已有108只信用债券违约,违约金额达到1064.29亿元;2020年共有155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为1757.72亿元;2019年共有188只债券违约,涉及金额1534.91亿元。
据中国房地产报披露:2019年,房地产行业构成实质违约或展期或触发交叉条款的债券数量为14只,涉及债券发行规模为97.2亿元;
2020年,18只房地产债券出现实质违约或展期,数量相比2019年有所增加,涉及债券发行总规模升至322.5亿元;
到了2021年,房地产行业债券违约只增不减,截至8月12日,共有38只涉房债券违约,债券违约数量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涉及债券发行规模达到587.2亿元。
一位债券行业从业人士认为,现在不管房企财务状况多艰难,也会将公开市场债券作为最后底线牢牢守住,因为一旦公开市场债券违约,就会在资本市场引发连锁反应,融资可能一下子就断掉了。
同时,自今年以来,越来越多房企被下调评级。根据公开报道统计,今年前7月,被“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调至负面展望的房企超过10家,远高于去年水平;被下调评级、撤销评级的房企数量也明显增加。
不得不说,房企债券已经面临步步危机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