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提升至31.3万亿元,五年来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了一大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已经成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标签。面对“中国制造2025”,转型升级中的制造企业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新型金融服务,先进制造业的需求亦从单纯的结算融资向股权融资、资本市场、国际往来等全方位发展,传统的信贷服务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商业银行急需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升全面经营的综合服务能力。
抢跑“碳中和”助制造业“绿色”升级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亦称为“30·60目标”)的提出,“绿色化”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词,得到了官方正名。
制造业的“碳中和”演进,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估算,在温度升幅被控制在2或1.5摄氏度目标下,未来30年中国能源系统需要新增投资约100万亿至138万亿元。
生产细旦FDY涤纶长丝和聚酯切片的江苏华亚化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亚化纤”)在“30·60目标”明确前,便提出了节能减排的转型升级发展路径。为进一步推动产品更新升级,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公司竞争力,华亚化纤制定了融资计划——拟投资3.6亿元引进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功能性复合纤维新品。建成后,华亚化纤将形成产值约21.2亿元,总产值提升约达20%左右,产品能耗、生产成本不断降价,企业竞争力随之提高。
华亚化纤的发展方向与江苏本地法人银行——江苏银行在制造业领域“去劣存优”的工作方向一致。于是,该行无锡分行在获悉华亚化纤技术改造需求后,便积极开展对接,牵头组建银团,通过绿色通道迅速得到审批后,今年一季度便完成了银团合拢投放1.7亿元。
高质量是江苏制造的发展方向,也是江苏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词。近年来江苏银行持续压缩“去产能”制造业信贷,严控“两高一剩”和低端制造业授信,有序退出“僵尸企业”,提升银行客群质量。对于制造业“绿色化”升级,江苏银行也早有布局。2017年,江苏银行成为了城商行第一家、国内第二家赤道银行,多年来在把握低碳风口、搭乘循环经济快车方面,该行先行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清洁能源领域,江苏银行在同业中率先创立了“光伏贷”并持续迭代,将融资节点前移至建设期,使光伏企业发展初期的资金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江苏银行通过引入财政低息资金和风险分担等机制,率先推出了“绿色创新组合贷”“环保贷”“节水贷”等产品,目前已累计支持项目164个,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近百亿元。
面对“30·60目标”,江苏银行发布了“碳中和”行动方案,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气候融资专项支持额度不低于2000亿元,清洁能源产业支持额度不低于500亿元,支持减污降碳、清洁能源、清洁交通、零碳建筑等领域重点项目,推动实现碳减排超1000万吨。
针对“碳中和”过程中产业链的新标准,为摸清链上企业融资堵点痛点、为企业“碳中和”达标路上“清障”,江苏银行还深入推广了“金环”对话机制,先后在江苏省内13个地市,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20个场次,通过多维度对接“赤道原则”,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目前,该行气候融资余额已达894亿元,绿色租赁融资余额275亿元,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当量549万吨。
实力“智慧化”赋予“智”造企业底气
制造业的核心是创新,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近年来,江苏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拥有国家级高新区18家,高新技术企业3.2万家,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和在孵企业数保持全国领先。
由于部分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缺乏合适抵押物、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往往难以得到贷款。不过,江苏银行却做到了高新技术企业“三分之一有合作、六分之一有授信”。
为了在把控银行信贷风险的同时解决这类企业的融资难题,江苏银行做了许多尝试。如该行曾与科技部门创新推出了政府风险补偿类产品“苏科贷”,已支持科创企业逾万户、贷款余额超千亿元,服务高新技术企业6125户、贷款超700亿元。
随着新型科技的不断深入,物联网、数据等前沿科技的应用是被该行认为行之有效的助推制造业融资的重要技术。
江苏银行2017年就在国内率先研发推出了全流程线上化的物联网动产融资产品,借此可以实现对企业存货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赋予动产以不动产的属性,建立起更为实时有效的风控体系,为制造业消除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难题。
无锡市曙光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曙光电缆”)正是受益企业之一。该公司总经理谈志兵介绍到,运用物联网技术,江苏银行通过国网系统获取企业订单情况,通过物联网智慧监测实时还原企业的生产状况,基于此,银行可以客观衡量资金需求。曙光电缆就凭借物联网金融产品获得了江苏银行3亿元贷款,仅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额便达到10亿元,同比增长了40.2%。
在无锡,目前已集聚物联网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覆盖关联芯片、感知设备、网络通信、智能硬件、应用服务等全产业链条,构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链。2020年无锡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超3100亿元,接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