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赫电梯”)距离创业板上市只差临门一脚。
7月14日,据深交所披露,中国证监会已批复同意森赫电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此前的1月28日,公司顺利通过创业板IPO审议会议。
资料显示,森赫电梯创立于2007年,目前实际控制人为李东流和李仁,两人系父子关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合计持有93.15%的股份。公司主要从事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并提供相关安装和调试服务及电梯维修保养等后市场服务。
据了解,自2020年7月向深交所创业板提交招股书(申报稿)以来,森赫电梯已先后经历创业板上市委的三轮问询。但产能大规模扩充、偿债能力、期间费用低于同行业均值和产能数据前后矛盾、相互“打架”等问题依旧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值得一提的是,森赫电梯在报告期内(2018年~2020年)还进行了三次分红,分别向公司实际控制人分配利润为5000万元、2000万元和3000万元,并且尚未披露分红用途。
对于相关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多次致电、致函森赫电梯方面,公司董事会秘书李仁仅书面回复称:“公司现处于静默期,不便接受采访。相应问题已通过相关的中介机构作出了回复。”
斥资加码电梯维保业务
据招股书,森赫电梯本次IPO共募集资金约3.4亿元,其中1.7亿元将用于电梯智能制造生产线建设,0.7亿元将用于企业技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近1亿元资金建设营销维保服务网络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森赫电梯的维保服务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极低,分别为0.14%、0.59%和0.37%,其中2020年维保业务收入仅为200万元。而建设营销维保服务网络项目将使用近1亿元募集资金,森赫电梯在招股书中并未进一步透露该项目建成后能给公司带来的具体效益。
而投资金额与收入间的极大差距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对此,森赫电梯方面表示,投资之所以如此巨大,是由于目前电梯经营的行业趋势已由制造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电梯安装和维保服务的市场空间巨大。
除了大规模扩充产能外,森赫电梯的毛利率表现也较为逊色。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17%、34.89%和34.39%,呈连续下降趋势。其中经销毛利率分别为34.61%、32.80%、32.97%,均低于同期分别为35.83%、37.95%和36.19%的报告期直销毛利率。
在森赫电梯主营业务收入中,按模式划分,经销模式收入占比均多于直销模式收入占比,其中2019年经销模式收入比直销模式收入多出近1亿元,约为9800万元。
森赫电梯方面解释称,出现上述情况主要系公司的海外销售占比较高,且主要采用经销模式,故经销模式的占比相对较高。
记者梳理发现,森赫电梯的海外销售业务也不容乐观。报告期内,公司境外营收分别为1.18亿元、0.99亿元和0.95亿元,呈逐年下降趋势。森赫电梯方面表示,由于受外销市场竞争加剧、贸易壁垒升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未来森赫电梯可能面临无法持续获得订单或合作项目终止等情况,从而对公司境外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据了解,森赫电梯的海外销售主要通过经销模式开展,报告期内主要销售国家则为俄罗斯、科威特、孟加拉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等非充分竞争市场国家,并且这类海外销售在产品类别、定价政策等方面与境内销售均不存在明显差异。
突击分红
自2020年7月提交招股书(申报稿)以来,森赫电梯经历了三轮问询。在第三轮问询中,创业板上市委要求森赫电梯披露报告期内该公司销售费用同行业内公司均值差距较大等问题的原因。
据了解,在森赫电梯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森赫电梯方面解释称:“主要系公司2017年下半年起扩充销售团队,紧密对接各地经销商和优质客户;同时,公司在各地的销售人员,也会为经销商和各地客户提供技术协助,所涉人工服务一般不计入成本,计入销售人员薪酬核算。”
此外,森赫电梯的偿债能力等相关指标也受到了创业板上市委的关注。据招股书显示,森赫电梯报告期内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偿债能力主要指标均低于行业平均值。其中,报告期内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6.15%、52.50%和49.49%,而同期行业内均值则分别为34.33%、35.76%、35.58%。
“相比同行业上市公司,公司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现有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自有资金,偿债能力相对较弱。”森赫电梯方面解释称。
此外,尽管费用、偿债能力等同行业内均值存在一定差距,但并未阻止森赫电梯在报告期内进行分红。据招股书披露,森赫电梯在报告期内共进行了三次分红,金额分别为5000万元、2000万元和3000万元。其中,森赫电梯实际控制人,李东流、李仁父子间接或直接持有森赫电梯93.15%的股份。
换言之,森赫电梯三次分红共计1亿元的资金,主要流入了李氏父子的口袋。但公司在招股书中并未披露巨额分红的使用用途。
产能数据存疑
值得一提的是,在森赫电梯招股书中也暗藏瑕疵。例如,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出现了2020年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数据同2019年完全一致的情况。
此外,记者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