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3日,已有鞍钢股份、中信特钢两只钢铁股发布中报预告,前者上半年净利润预增860%,后者因属于经营业绩稳定的特钢企业,预增幅度仅为50%以上。
相比之下,主要产品均为板材的鞍钢股份更具代表性,其业绩变动趋势与整个钢铁业盈利演变保持了高度一致。
而在该公司盈利暴增的背后,是二季度全行业吨钢利润的快速走高。
按照铁矿石、原料半个月库存周期,兰格钢铁估算的吨钢盘面利润为,今年一季度,包括方坯、螺纹和热轧卷板等在内的7大钢材品种吨钢利润平均值为165元/吨,而截至6月18日当周,这一数据已经升至729元/吨。
落实到具体公司,虽然成本控制能力、产品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用来预判二季度钢铁股盈利趋势,却已足够。
如此看来,其他尚未更新中报预告的钢铁股,尤其是普钢生产企业,二季度净利润预计也将实现环比大幅增长,进而带动上半年整体盈利走高。
只是,考虑到政策调控、成本压力和需求支撑等多重因素,部分品种吨钢利润超越2018年峰值难以持续,至少接下来的利润演变趋势就不乐观
单季利润超“去产能”峰值今年3月,钢铁重镇唐山率先展开限产时,业内曾出现“新一轮供给侧改革”,钢铁股亦曾出现系统性上涨。
核心逻辑为,供给端的收缩会带动钢材价格上涨,进而推升相关上市公司利润率、利润规模走高。
不过,从鞍钢股份的中报预告情况来看,业绩表现可能会超过市场预期。
6月18日,鞍钢股份发布中报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达4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亿元同比提升860%。
这相当于,该公司二季度单季度净利润达32.8亿元,较一季度15.2亿元的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超越“去产能”中后期的2018年三季度24.15亿元峰值。
对此鞍钢股份称,“2021年上半年,公司抓住钢铁市场复苏的有利时机,聚焦效率、成本、技术、服务、智慧、生态,坚持系统思维,努力提升效率,大力开拓市场……”
其背后,却是有着坚实的行业景气度提升作为支撑。
今年二季度,国内钢价先涨后跌,整体处于高位运行。同期,铁矿石、焦炭等原材料也出现大幅上涨,甚至价格更为坚挺。
粗看,成本、产品双双提价,钢企利润空间不会出现扩大变化,但是落实到具体生产层面,其中涉及一个库存周期的问题。
即,当前生产的钢材其原料多为钢厂半个月至一个月前购进的焦炭、铁矿石,生产成本亦多为一个月前的价格。
对比上述产品价格可以看出,热轧卷板从2月初一直涨至5月上旬,而焦炭则是从3月下旬才是上涨。至少,今年4月钢厂仍然在使用着较低的焦炭、铁矿石原料。
比较吨钢利润走势,则可以清晰地看到上述盈利扩张的过程。
一季度,方坯、螺纹和热轧卷板等7大钢材品种吨钢利润始终在500元/吨以下波动,4月初开始扩大,并于当月迅速越过1000元/吨大关。
虽然,此后受到国内政策调控影响,钢价明显回落,但是上涨行情直接将吨钢利润平均值拉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兰格钢铁测算结果显示,今年二季度(截至6月18日),热轧卷板吨钢利润均值为815元/吨,而2018年同期这一数字尚不过808元/吨。
反观鞍钢股份,90%以上收入来自热轧、冷轧等板材产品,公司单季利润超过“去产能”期间,顺理成章。
板材企业半年报业绩弹性大于建材与2018年相比,今年二季度钢铁业的景气度回升,存在一些明显差异。
2018年,钢价上涨的核心驱动力为去产能带来了供给侧收缩,今年二季度虽然也有唐山限产带来的收缩预期因素,但是在国内外经济持续恢复状态下,需求端的恢复和拉动,无法抹杀。
此外,2018年楼市调控初期,钢铁业需求主力为建材,今年则是受到宏观经济恢复带动,终端消费为机械、造船、汽车的板材,表现亮眼。
所以,钢价虽然出现系统性上涨,但是受到各自需求端带动效果不同,内部细分的建材、板材盈利提升是不同的。
反馈到上述吨钢利润数据走势上,今年二季度也出现了板材提升幅度大于建材的情况。
先说建材,今年一季度螺纹钢吨钢利润均值为80元/吨,至二季度(6月18日)提升至508元/吨。
同期,板材受益于自身更好的供需,吨钢利润提升更为明显。其中,同期热轧卷板吨钢利润则从176元/吨升至815元/吨,冷轧卷板则从370元/吨升至809元/吨。
不难看出,板材类产品的利润空间提升绝幅度,明显高于建材产品。而这一行业盈利变化的差异,接下来可能也将在相关上市公司的半年报中予以体现。
就现有A股上市钢企而言,行业排名靠前的钢企产品结构亦主要以板材为主,宝钢股份、鞍钢股份均是如此,包钢股份、华菱钢铁板材收入占比在50%左右,兼有其他棒材、型材和管材产品。
相比之下,螺纹钢等建材收入占比较高的,多为区域性钢铁企业,如八一钢铁和三钢闽光等。后者2020年总营收486亿元,钢材销售贡献收入372亿元,其中螺纹钢收入为197亿元。
上述背景下,在即将披露的中报预告中,板材类收入占比更高的头部钢企,其利润弹性预计也会稍高于建材类生产企业。
千元吨钢利润昙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