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5月20日下午,贝壳集团发布了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左晖因“疾病恶化”逝世的消息。此时,距离贝壳找房上市不满10个月。
公开消息显示:贝壳找房源于此前左晖创办的线下垂直房产交易平台链家,是18年链家和2年贝壳的结合体。而左晖则是贝壳集团的灵魂人物,也是公司上市主体贝壳找房(NYSE:BEKE)的第一大股东,截至今年2月底,左晖持股24.9%。
2001年年底,左晖创办链家,主要从事二手房交易中介服务。此时,正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开始走向市场化的时候。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左晖最终凭借“技术+平台”的力量将贝壳推上了房地产经纪行业的老大位置。
贝壳上市后,股价最高点达79.4美元/股,市值940亿美元,约为人民币6000亿元,几乎相当于中国头部房地产公司碧桂园、万科、恒大市值之和。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贝壳找房全年GTV(总交易额)人民币3.5万亿元,同比上涨64.5%,创下历史新高。贝壳平台连接的经纪人超过49万,同比增长37.9%;连接的经纪门店数超过4.69万家,同比增长25.1%。
左晖到底做对了什么?又有哪些当今时代创业者所稀缺的能力?在他从事20余年的房地产经纪业务中,他到底改变了什么,又塑造了什么?对于更多的创业者和企业掌舵人来说,左晖及其贝壳的哪些商业思维可以被跨界延伸,引为借鉴?
1.洞察
从链家到贝壳被突破的“增长的瓶颈”
如何才能提升话语权呢?左晖和彭永东都认为:要从数据切入,围绕数据打造竞争力。
在贝壳找房的招股书中,左晖曾在致投资人的信中表示,“中国很多行业都有三件事情同时发生:行业非常复杂且基础很差,效率极低;从业者和消费者体验都很不好;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在左晖看来,“三件同时发生的事情会使得所有从业者都面对短期机会的大诱惑,因为不对效率和体验做任何改善也能获得可观的增长。”
事实的确如此,大批处在投资人看好的赛道上,或者被推向风口的企业都曾受益于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但是,如果缺少足够的战略洞察力,就会在经济转变的当口,在不确定危机袭来的时刻倏然倒地,面对行业“增长的瓶颈”无所作为。更多的企业则不得不卷入低价竞争,承受“劣币驱逐良币”的痛苦。
那么,如何提升战略洞察力,如何突破增长的瓶颈,从链家到贝壳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经验参考。
2018年,左晖就曾公开表示,“我们明确感知到,不管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在对C端的服务上,链家一定会碰到增长的瓶颈,这是由商业逻辑决定的。此外,我们明确看到,这是一个创造更大价值的机会,如果不到一个更大的舞台上来,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限制。”
贝壳就是链家更大的舞台。贝壳找房联合创始人,现接棒贝壳董事长的彭永东表示,“如果局限于以前的链家网,达到万亿GMV(总销售额)就可能达到了一个企业的上限,一旦流量在企业内自循环,交易达成之后就会很快流失掉。如果是一个开发性的平台,能够打通线上和线下,它的GMV的想象空间将是十万亿级的。”
的确,灼识投资咨询(CIC)就预测,到2024年,中国住房市场总交易规模(新房+二手房+租赁)将达30.7万亿元,经纪服务渗透率将由47.1%提高到62.2%,这意味着一二手房交易中介服务的市场规模将扩大至19.1万亿元。与此同时,房屋装修、房产金融等房产相关服务将从2019年的7.9万亿元增长至约15万亿元。两者合计,市场规模将超过30万亿元。
虽然可以看到的市场蛋糕巨大,但是在地产领域内,要“横着做”中介行业的开放平台谈何容易。对此,彭永东强调,“我们的话语权变大了,贝壳才能变成现实、才可以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话语权呢?左晖和彭永东都认为:要从数据切入,围绕数据打造竞争力。
早在2011年链家在线实现“真房源”时,他们就认识到,“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改造,底层的冲突存在于互联网精神与传统企业秩序之间。而‘真房源’本质上就是信息对称,实现了这一点,权力便从传统组织转移到了系统和数据。”
由此,“楼盘字典”的概念被推出并在链家内部不断升级,这恰恰是平台型贝壳的基础。彭永东很好地解释了背后的逻辑,“在这个行业里面,有房子、客户、经纪人这三方。所有数据必须有一个最初的载体,而最好的载体就是物理不动的房子。”
在彭永东看来,消费者必然要消费这些数据,你对它的研究越深,对它的数据化程度越高,就越能解耦整个匹配的效率。
“这不是偶然的行动,而是战略性的判断,链家当时的目标就是要做中国房地产的基础数据库,它收录了包括房源房间门牌号、标准户型图、属性信息、配套设施信息、历史业务数据等多维度信息。”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年初,链家记录在库的真实房屋突破1.85亿,覆盖中国325个城市的45万个小区。而早在2014年6月,链家便成立了专门的数据中心,提供二手房、新房、租房、旅居房产、海外房产等房产交易服务,并拥有业内独有的房屋数据、人群数据、交易数据,以数据技术驱动服务品质及行业效率的提升。
此后,“楼盘字典”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