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轮问询后,光伏配件企业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可电子”)却突然终止了“闯关”科创板。
近日,快可电子终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以及在科创板的上市审核引发外界关注。据悉,快可电子在“临门一脚”前撤回上市申请文件,与科创板最近发布的新规相关。5月11日,对于止步科创板原因和下一步上市计划,快可电子董事长、总经理段正刚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快可电子是按去年标准申报的科创板。4月16日,科创板新出了一个“拔高”标准,个别指标不符合新标准就撤回了,准备转去创业板(上市)。
科创板“遇阻”拟转战创业板
快可电子科创板上市条件不符合“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的新指引标准。
快可电子成立于2005年3月,主要从事光伏接线盒和光伏连接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快可电子招股书显示,段正刚为该公司控股股东,持股63.63%,其与配偶侯艳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开信息显示,快可电子从2020年11月递交招股说明书后,于2021年2月和4月接受上交所两轮问询回复。紧接着,2021年5月4日,上交所方面发布的信息显示,快可电子及其保荐人海通证券分别向上交所提交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因此上交所决定终止审核。
据悉,快可电子此举与科创板新规相关。此前,在4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决定,同日,上交所修订发布了《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
根据上述文件,支持和鼓励科创板定位规定的相关行业领域中,同时符合下列4项指标的企业申报科创板上市:(1)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2)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3)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4)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不难发现,其中第2条为评价指引新增标准。
按照快可电子IPO申请文件审核问询函回复(以下简称“问询函回复”),快可电子最近三年(2018年~2020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为6438.4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54%。同时,快可电子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其中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发明专利8项。此外,快可电子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28.45%,最近一年营业收入5.03亿元。
段正刚表示,快可电子是按去年标准申报的科创板。4月16日,科创板新出了一个“拔高”标准,个别指标不符合新标准就撤回了。“新指引立即生效,‘新老不划断’,在审企业直接套用新标。”
这也意味着,快可电子科创板上市条件不符合“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的新指引标准。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快可电子从事技术与研发工作的相关人员共51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7.36%。
科创板上市“遇阻”的同时,段正刚还向记者透露,快可电子准备转去创业板(上市)。至于何时再次申报IPO,他表示:“现在都不知道,具体券商在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硬科技”定位背景下,知识产权纠纷也成为科创板上市道路上的被关注点。记者注意到,上交所在对快可电子两轮审核问询中也有提及。
2019年6月,竞争对手安费诺珠海公司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快可电子生产的储能连接器-120A及储能连接器-60A为侵权产品,请求停止侵权并赔偿50万元。2020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最终作出维持安费诺珠海公司实用新型专利权有效的审查决定。
根据问询函回复信息,快可电子于2020年11月支付25万元赔偿款,该案件已结案。储能连接器产品销售金额较小,停止销售侵权产品不会对快可电子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业绩及持续经营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两大客户支撑超半数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快可电子的客户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对部分大客户存在一定依赖性。目前,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公司支撑了快可电子业务收入的“半壁江山”。
记者注意到,快可电子拟转战创业板上市之际,作为竞争对手的通灵股份也一直在准备创业板上市,并于近期更新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两家企业均为国内光伏接线盒的代表企业。资料显示,光伏接线盒是光伏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连接和保护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与外部线路连接,传导光伏组件所产生的电流,在组件发生热斑效应时自动启动旁路保护电路。
2017~2020年上半年,快可电子与同行公司通灵股份的销售收入来源主要为光伏接线盒。其中,通灵股份和快可电子在2020年上半年期末光伏接线盒业务销售收入占比分别达到88.84%和84.35%。
过去数年,受益于全球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光伏组件需求迅速提升,也带动了光伏接线盒市场需求的增长。
综合快可电子和通灵股份招股说明书,2017~2020年,快可电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95亿元、3.05亿元、3.53亿元和5.0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33亿元、0.31亿元、0.42亿元和0.64亿元,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与国内同行相比,快可电子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指标分别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