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工商信托地产业务高企隐忧
时间:2021-05-17 13:25:14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去年3月,杭州工商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工商信托”)被展期的“天洋燕郊创新中心”项目当中,个人投资者的信托份额目前已兑付,“由固有资产承接”。

记者注意到,这是杭州工商信托近年来公开可查的唯一延期项目。在其背后,杭州工商信托还于近期发布了2020年年报。年报显示,其自营业务的不良资产规模达7.45亿元,数额是公司15亿元注册资本金的近一半,同时,不良率亦从0飙升至13.85%。

对此,有资深信托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形势和疫情影响,部分资产加速爆雷;另一方面,不少信托公司通过固有资产承接了部分风险信托项目,先向受益人进行兑付,再自行处置风险,这是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权益“暗变”

知情人士透露,“天洋1号”不分级,所募集资金在合伙基金中对应的是优先级LP份额,但到了“天洋2号”却变成了劣后级(普通级)。

杭州工商信托与前述项目的融资方,目前仍处于对簿公堂的阶段。

本报记者获悉,4月28日上午9点40分,杭州工商信托与三河东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河东胜”)、北京天洋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天洋”)、天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洋集团”)、天洋文创(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天洋文创合伙企业”)等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杭州工商信托诉称,2017年3月23日,其与三河东胜、北京天洋、天洋集团、天洋文创合伙企业以及案外人浙江蓝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桂资管”)、梦东方(天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梦东方基金”)签订《关于天洋燕郊项目创新中心项目之投资合作协议》。

按照合作协议,他们的合作模式为:杭州工商信托发起设立总规模不超过15亿元的“天洋燕郊创新中心1号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天洋1号”),并作为受托人与蓝桂资管、梦东方基金等共同出资完成对天洋文创合伙企业的变更后,再通过天洋文创合伙企业以股权受让及增资方式向三河东胜进行投资,并参与认购杭州工商信托发起设立的“天洋燕郊创新中心2号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天洋2号”),“天洋2号”募集的资金用于向三河东胜发放借款。

据了解,所发放借款本金为34亿元,其中优先级资金的A类债权不超过24亿元;普通级资金的B类债权不超过10亿元。北京天洋代表律师在4月28日的庭审中还透露:“信托计划1有10亿元进行债权投资,投资到信托计划2,由信托计划2对三河东胜进行债权投资。”

本报记者获悉,“天洋1号”共募集资金14亿元。这14亿元认购天洋文创合伙企业的优先级合伙份额(优先级LP1份额),由基金收购三河东胜49%股权后,向项目公司增资并认购“天洋2号”的普通级信托单位。

也就是说,“天洋2号”的10亿元普通级资金来源于“天洋1号”。

“‘天洋1号’不分级,所募集资金在合伙基金中对应的是优先级LP份额,但到了‘天洋2号’却变成了劣后级(普通级)。”据受访的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优先级资金中,上海银行实际出资约20亿元。不过,杭州工商信托拒绝回应本报记者对此事的求证。

上述知情人士还分析表示,“天洋1号”投资者存在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的问题,无法享受到“天洋2号”的高收益(风险溢价)。据了解,“天洋1号”的收益率约为6.9%~7.6%;“天洋2号”优先级收益率为5.321%;普通级收益率为11.3%。

某信托公司资深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这应该是为了规避监管。如果直接募集劣后级信托,监管可能会不同意。另一种可能则是项目背后与天洋集团有差额补偿的协议。”

此外,本报记者独家获得的一份项目立项前相关材料还显示,当时天洋创新中心项目尚未取得“施工证”,且剩余10.15亿元未付土地款。而原银监会最早在2006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就已严禁向“四证不齐”的房企项目发放贷款。

“原告(杭州工商信托)进行交易结构设计,层层嵌套,是为了应对行政机关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政策。”上述代表律师庭审时还称:合同与实际执行不一致、偿还和剩余本息“一片混乱”等。

杭州工商信托诉称,截至目前,项目融资方已累计偿还信托本金12亿元,剩余借款本金金额为22亿元。

不良率激增背后

本报记者统计62家信托公司年报发现,去年共有23家信托公司不良率升高,其中增长超过10个百分点的仅有4家,杭州工商信托位列其中。

“个人投资者已经兑付,他们所持产品份额由固有(财产)承接。”受访知情人士表示。

上述业内资深人士指出:“通过固有资产承接了部分风险信托项目,这是部分信托公司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0年年报显示,杭州工商信托自营业务的不良资产从年初的0增长到年末的74572万元,不良率也飙升至13.85%。

本报记者统计62家信托公司年报发现,去年共有23家信托公司不良率升高,其中增长超过10个百分点的仅有4家,杭州工商信托位列其中。

在年报中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