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百芯智能」近期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东方富海领投,由川行资本担任财务顾问,资金主要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的落地推广。
百芯智能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运用人工智能与数据技术,自主研发AiPCBA智能制造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产品打样、试产、量产等一站式PCBA制造服务在线智能云工厂,旗下产品主要包括数据服务平台「采芯网」、元器件一站式供应服务平台「百芯商城」和柔性生产制造服务平台「百芯智能制造」。
PCBA产业亟需一站式类“富士康”解决方案一个电子产品从无到有,大致要经历产品设计开发、产品打样验证、量产制造、形成销售等多个步骤。
百芯智能创始人/CEO宋俊纬告诉36氪,在传统的生产链条之中,各环节信息沟通断链、碎片化的问题时常出现,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生产效率慢,产品质量难以满足客户需求;与此同时,作为供给方的电子厂商对于产能过剩、生产过程缺乏智能化、数字化导致生产周期过长,效率低下,存在着强烈的优化诉求。
拆分整个生产环节,百芯智能发现其中存在以下几个痛点:
在研发阶段,工程师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找各类资料,而且难以在设计阶段相对准确地评估未来的生产。
在打样阶段,厂商采购部门需要根据不断更新且复杂BOM清单进行采买,期间需要一对多个服务方,询价困难不透明、配单时间久,而且易出错耽误整体进程,甚至影响最终产品质量及生产。另一方面,研发阶段对样板的快速需求,传统供应链缓慢繁琐难以满足速度要求。
在生产阶段,生产厂商供应端与需求端存在信息差,生产工厂需要订单,而需求方难以找到合适的供应商,需求方的供应链管理、资金账期管理成本高、难度大。
“针对这些痛点,我认为PCBA行业需要现代化工具来解决数字化不足的问题;同时,行业也需要一个类‘富士康’的超级供应链平台。”宋俊纬说。
数字化平台链接行业,助PCBA产业实现效率提升由此,百芯智能计划用一系列产品打通整体供应链,如今已推出有「采芯网」、「百芯商城」、「百芯智能制造」三款主要产品,主要针对研发设计和原材料供应两大环节,将传统PCBA生产环节中的信息孤岛串联了起来。
其中,「采芯网」是一个电子元器件的数据服务平台,面向工程师、采购商、供应商提供元器件信息查询、物料清单(BOM)智能报价、元器件需求发布、现货推广、以及线上开店等功能。
产品形态上,这是一个元器件领域垂直的搜索引擎与元器件产品手册,是行业的活跃社群。据统计,目前,采芯网已收录16000家元器件原厂、2亿条元器件报价信息、5000万个原厂产品技术手册相关信息,以每天1000万SKU的频率进行更新。覆盖了超过1000个行业QQ群,用户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有200万工程师活跃用户。
“从实际的生产意义来看,产品资料大而全的采芯网更像‘流量倾斜的漏斗’,将来自全球各地的客户对接至产品的供给平台百芯商城。”宋俊纬解释说。
「百芯商城」则是一个“元器件智能供应链匹配平台”,包括“AiBOM系统”,这一系统是基于采芯网沉淀的大量数据,对数据的整理、分类之后开发的智能分析系统。
在传统的采购流程中,企业需要基于客户的研发BOM来进行匹配解析成采购BOM,一方面需要培养相关从业人员,另一方面人工难以满足大量电子元器件产品的复杂解析,容易出错、周期长、效率低。
据介绍,AiBOM系统的效率可以达到传统人工配单速度的数十倍,百芯会根据采购经理开出的BOM进行智能解析,自动完成报价并对接给相关生产商,将原来需要配单公司或者EMS(电子产品制造服务)公司,一个资深采购经理一天才能完成的预处理工作,通过AiBOM能将其缩短到5分钟内完成。
除开配单之外,百芯智能还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部分的AiPCBA系统,系统会生成3D样板,之后可以根据生产商情况进行匹配派单。下单后,客户可以通过百芯ERP(OA、内部配单、元器件供应商库存报价、电商平台、生产供应商接单)进行订单的全程追踪和可视化提供。
「百芯智能制造」则是服务于生产制造环节的云工厂,目前的PCBA工厂大多属于来料加工,只有某些垂直行业的工艺优势,尚无法满足全行业电子产品供应链和敏捷制造的要求。而且许多中小企业还存在着信息化不足、设备落后、订单缺乏的诸多问题。
以SMT(表面贴装)为例,据统计,中国有2万家SMT工厂,但是这几万家SMT设备工厂里面,有ERP管理工具的不超过20%,能够真正给企业带来帮助的ERP系统大概几十万一套,这对于一个小工厂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百芯将自主研发的ERP系统用合作的形式为行业内中小企业提供,SMT贴片机则与制造商合作,对贴片机自主升级与深度改造,实现了快速上料(换线效率提升4倍)、防呆防错、元器件封装数据智能校验功能。再通过AiERP系统与工厂AiMES对接,实现物料、库存、产能与系统供应链能力的快速响应对接,做到实时响应各种行业客户的小批量、多品种的PCBA试产需求。
“而我们的产线成本只有国外先进同类设备的四分之一。”宋俊纬告诉36氪,“更重要的是,柔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