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虽“小”,却承载着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的责任。然而,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让不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陷入暂时的困境。
为助力企业“活下去”“站起来”,招商银行主动担起社会责任,打出一套“增供给、降成本、延期限、优服务”的金融服务“组合拳”,为小微企业“回血”注入金融“活水”。
目前,招商银行在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普惠金融贷款规模排第一。数据显示,2020年末,招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突破53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06%。
与此同时,由于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招行已建成较为完备的线上化服务体系。在“最好不见面”的特殊时期里,招行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
一条龙服务优化小微营商环境
“感谢招行,帮我们解决了申领营业执照不方便的问题。”济南某企业负责人表示,近日,济南市某开发区为招商引资推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该企业注册登记,“但开发区位置较偏远,前去开发区申领营业执照很不方便”。
为帮助企业解决这一“痛点”,招商银行济南分行迅速与开发区政府部门联系。随后,双方达成合作,实现网络互联、信息互通。招商银行济南分行把该区商事登记代办窗口开在银行大厅,企业只要到招行指定网点就能领到开发区审批的营业执照;营业执照一到手,网点工作人员立即帮助企业联系印章刻制及开户事宜,实现了企业注册、结算账户开立“一条龙”服务。
“国家对小企业账户服务非常重视,一个地方经济效益高不高、营商环境好不好,从开户体验就能看出来。”招商银行运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招行高度重视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服务,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手段切实提升账户服务的质量。
在管理层面,招行建立了客户经理、大堂主管和运营柜员三方联动的“厅堂服务铁三角”机制,快速处理客户个性化诉求,并持续监督检查,确保小企业客户的合理开户要求得到充分满足。
在业务层面,重点是用线上服务提升客户体验。目前,招行已在全行范围支持电子营业执照替代纸质执照,解决企业经办人员带出营业执照难,借出审批、归还流程多,保管压力大,复印盖章、授权书填写盖章麻烦等问题。
借助互联网技术,企业在招行开户变得越来越便捷:开户前,鉴于各地开户要求不同,客户可在线查询开立单位结算账户所需资料,不会因资料遗漏来回跑。开户预约可以在线申请,只需3分钟就可完成,随后有专属客户经理主动联系。招行还和市场监督、税务、海关等公共事业平台开展工商注册、纳税登记、海关备案等场景在线申请预开户,避免客户多次往返银行与税务部门等机构。
“我们的原则是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前述负责人说,疫情期间招行还在部分地区推出远程开户业务。
便捷的线上化服务,有严谨的风控技术支持。据了解,招行利用数据技术从企业资质、股东背景、交易等方面对企业客户作“画像”,如果识别为高风险客户,开户时会格外留意风险管控,做足上门尽调的功夫,低风险客户的开户流程则可简化。
疫情下展现社会担当
5300亿助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耽误了我们的工期,为了顺利完工,工人们一直加班加点赶工,抽不出时间到银行开卡……”去年5月,招商银行重庆分行客户经理接到一通紧急电话,得知某跨省劳务企业忙于复工复产,急需上门金融服务。
放下电话,招行随即迅速行动,克服跨省路途远、出行风险大、资料不完善、设备突遇故障等困难,仅用3天时间,便为该公司380名员工办理了工资卡并激活功能。
这不是个案。在疫情影响之下,不少小微企业陷入暂时困境,一时举步维艰。另一方面,为了尽快复工复产,不少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迫切。融到钱就能活下去,甚至还能化危为机。
去年年初,深圳市格瑞卡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柏年春刚刚定好经营计划,疫情就来了。“我们做汽车保养维修的,疫情一来没人上门,公司突然就没了收入。”幸好到了去年3月,招商银行客户经理主动致电,给了一笔低息贷款;恰逢3月油价大跌,是囤货的绝佳机会,柏年春咬咬牙进了几货柜,到四五月市场回暖,账上就有了利润。
金融机构与企业共生共荣,在特殊时期理应担起社会责任,给予小微企业更多金融支持。在此背景下,招商银行进一步完善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向经济“毛细血管”输送了充足弹药。“我们单列了小微信贷计划,优先支持小微贷款投放,实现了‘增量扩面’,充分保障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招行一位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突破53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06%。
为与小微企业共克时艰,招商银行还积极“提质降价”,主动落实减费让利,千方百计为小微企业节省成本。例如,招商银行充分运用定向降准、小微贷款利息收入免增值税等政策,主动向小微企业“让利”。2020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53%,同比下降48个基点。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