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间,良品铺子发布了《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披露占公司总股本11.67%的高瓴资本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2406万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应该说,这个减持比例是不小的,特别是在近段时间消费股整体表现不佳的市场背景下,给投资者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不小的。
当天晚上,就有投资者给力场君留言,让我谈谈自己的看法。怎么说呢?关键股东减持,确实不能算是利好,但是这本身也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不同公司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难有一概而论的定数。
具体到良品铺子被高瓴减持这个案例,力场君只强调两点:
首先不应当盲目神话高瓴资本,不能单纯将高瓴的增减持看作相关公司价值的判断。2018年二季度,高瓴资本买入71.18万股的NeonTherapeutics(NASDAQ:NTGN),很可能是在IPO时进入;NTGN带着诺奖获得者的光环,吸引了大批机构的拥趸。但公司股价表现十分糟糕,高瓴资本在2018年四季度时,减仓近40万股,随后在2019年一季度清仓,最低亏损幅度达62.55%。
高瓴资本入股良品铺子是在2017年9月,那还是良品铺子开始IPO之前,高瓴旗下三家机构合计出资8.21亿元;截至上周五,良品铺子股价达到65.05元/股,总市值达到260.85亿元,高瓴资本所持4680.03万股对应的市值规模达30.44亿元,除去一级市场投入,高瓴资本账面浮盈高达22.23亿元,这对于一家一级市场投机机构而言,是堪称“完美”的投资案例。
而且,高瓴资本作为资金管理方从事一级市场投资,对于穿透后的出资人,通常都是有期限承诺的,这也是众多一级市场投资机构在公司上市、股份解禁后纷纷选择抛售的原因。
客观来说,回顾过往,高瓴资本给良品铺子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助力:借助高瓴资本的科技赋能实体经济优势,良品铺子建立起了一套门店选址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智能选址,还能减少供应链物流能耗,降低环境影响;同时按照消费者生活路径布局,打造了多功能门店,搭建与消费者互动的崭新场景,从色觉、触觉、味觉、情感等多个角度为消费者构建了全方面、沉浸式消费体验,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
高瓴还为其持续筛选输送高端人才,引入精益管理团队,并与高瓴投资的百丽、孩子王等其他优秀企业搭建深度交流平台,在电商运营、供应链管理科技赋能等方面互相借鉴学习、彼此激励,加快创新迭代的步伐。
其次,也是力场君想特别强调的一点,只要公司自身质地OK,重要股东减持也未必会带来股价的下跌。这方面的典型就是韦尔股份,该公司在2020年11月和12月连发两次重要股东减持公告,但在随后的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期间,该公司股价不跌反涨,且涨幅高达三分之一;主要原因就是在于韦尔股份处在一个很好的“赛道(芯片设计)”中,又是这个赛道上重要的“种子选手(图像传感器CIS龙头)”,这两个因素叠加导致该公司作为不错的投资标的,无惧重要股东减持仍然保持股价的坚挺。
也就是说,重要股东的增减持,只能代表这家公司的个体意愿,而并不能够代表上市公司本身的质地。化繁为简,良品铺子是不是值得投资,可以回归到前面提到的两个简单问题:休闲食品是不是好“赛道”?良品铺子是不是好的“种子选手”?
关注点一:休闲食品是不是好“赛道”?
今年股市很流行一个词:赛道,甚至一度有评论“好赛道不需要估值”,当然对于这种信心膨胀后的非理性结论,力场君是不以为然的。其实,赛道这个概念早已有之,此前更多是在创投领域布局时采用,今年则被拿到二级市场给“抱团股”找理由才大放异彩的。
好赛道也依然需要合理估值的支撑,但“赛道”的概念本身没有问题,在一个好的“赛道”更容易挖掘出“种子选手”的逻辑也是没有问题的;芒格的投资原则之一,重要的原则就是“选择在鱼多的地方钓鱼”,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还是回到良品铺子本身,公司所在的休闲食品,就是一个好的赛道。为什么呢?一个好的赛道,重要的基础条件就是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也即常说的足够高的“行业天花板”;试想,一个市场总需求也就一千亿的行业,不大可能同时出现几个千亿市值的公司,比如古建修复,就是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它能够诞生出“小而美”的公司,但是对于大资金投资来说,就显得局促甚至有些狭隘了。
良品铺子所在的休闲食品行业,就是一个拥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的行业。中外资本市场无数经典投资胜例,都和“嘴巴”有关;特别是在中国,13亿张嘴巴背后支撑起来的市场大得令人惊叹。
华安证券之前发布过研报提到,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而且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也推动着休闲零食市场需求持续扩张,这就是一个明确的、可预期的增长空间。
这还是一个方面,良品铺子所在的休闲食品“赛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还没有出现具有很大市场份额、很高品牌壁垒的“寡头”,没有一个强大到拥有行业“统治力”的品牌;别的不说,三四线城市市场中,还有多少“三无”的简包装零食都在卖,而且卖得还挺火!
这用华安证券研报中的职业描述就是:“各细分赛道品牌数量众多,但没有统领行业全局的公司,尤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