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晚间,苏宁易购抛出了148亿元的股权转让方案,引入深国际及鲲鹏资本。国资加持、强强联合下,苏宁易购开启零售业争霸新格局。
“从全国范围来看,深圳国资委在资本市场的运作经验很丰富,过去有过非常成功运作。本次苏宁易购由深圳国资来接盘,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不仅可以解决苏宁易购现有的流动性问题,对企业发展来说,包括物流、仓储以及免税业务等,都构成了一定利好。”贯铄企业CEO赵小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苏宁易购
引入148亿元国资战投
2021年2月28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及股东签署《股份转让框架协议》的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近东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苏宁电器集团,西藏信托拟将其所持公司合计占公司总股本23%的股份转让给深国际与鲲鹏资本。深国际与鲲鹏资本两位受让方的实控人均为深圳市国资委。其中,张近东、苏宁电器集团、西藏信托分别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5.2411%、6.6847%、3.0741%转让给鲲鹏资本或其指定投资主体;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电器集团分别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3.3268%、4.6732%转让给深国际,上述股票转让价格均为6.92元/股。
苏宁易购方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股份转让方获得的资金,将优先用于通过增资苏宁电器等方式来提高股份转让方的资本实力,优化财务结构。
“公司基于打造国际一流现代流通企业的目标,一直在思考如何对公司股权结构进行优化,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助力公司战略目标稳步推进。”苏宁易购称,本次公司主动引进战略投资人,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零售服务业务,夯实全场景零售核心能力建设,提高公司资产及业务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符合公司未来战略发展方向,能够推动企业长期战略的实施落地。同时,依托战略投资人的本地资源优势,公司将提升在华南地区尤其是在大湾区的经营能力及企业品牌知名度,有效提升市场占有率。
“借助深圳国资这样一个平台,苏宁易购如果能够获得赋能,将会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一体化运营能力,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贸易流通体系。”采访中,赵小敏告诉记者。
据了解,苏宁易购通过完成产业升级、兼并收购、资本合作等,升级了自身零售业布局,有效推动业绩不断增长。根据业绩快报,2020年苏宁易购实现商品销售规模4163.15亿元,线上销售规模占比近70%。去年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75%,云网万店平台商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33.67%。公司稳定的发展获得了资本市场对于苏宁易购投资价值的认可,同时,新投资方的进入,推动苏宁易购继续扩大在零售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并巩固市场地位。
深圳国资入股背后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深圳市国资委是深圳国际的实际控制方,通过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持有深圳国际43.39%股份。类似地,深圳市国资委直接和间接持有鲲鹏资本100%权益。在深圳国资宣告入股苏宁易购之前,外界普遍猜测接受苏宁易购股权的可能是包括江苏交通、江苏国信以及南京新工等在内的江苏财团。靴子落地之后,外界绕不开的疑问是:为什么是深圳国资?
事实上,这不是深圳国资近期第一次纾困苏宁。2020年11月30日,苏宁易购旗下的云网万店完成A轮融资,由深创投领投,深圳市罗湖引导基金参与,融资金额60亿元。云网万店成立于2020年“双11”,是苏宁易购旗下新设子公司。深创投实控方为深圳市国资委,深圳市罗湖引导基金实控方为深圳市罗湖区财政局。
除此以外,在深圳国资入股的过程中,苏宁易购董事长张近东的深圳“朋友圈”可能也发挥了作用。苏宁集团与深圳资本圈多有交集。2017年11月份,苏宁集团透过全资子公司南京润恒向总部位于深圳的恒大地产战略投资200亿元,占扩大后股本的4.70%。在2020年底,根据中国恒大方面公告,苏宁选择不要求进行回购并继续持有恒大地产权益。
天使投资人王赤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有企业有政策、资金等优势,但市场能力、经营能力较民营企业相对不足。国资委有国资保值增值的诉求,通过并购资产的方式能促使业务规模扩大,纾困民营企业是并购资产的好时机。”王赤坤进一步表示:“部分民营企业身处困境,但仅是资金困境,仍是优质标的。获得国资注入后,民营企业可以解决资金困境和经营困境,有利于国有资产的增值。”
值得注意的是,若此次深圳国资入股顺利完成,鲲鹏资本持股比例为15%,深国际持股比例为8%,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持股比例为16.38%,苏宁电器集团持股比例为5.45%,张近东仍为第一大表决权股东,苏宁易购将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对此,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国资没有谋求控股权可能是从股权多元化的角度考虑。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角度看,苏宁易购既要‘去家族化’,也不能变成一家行政色彩浓厚的国有企业,无实控人的管控模式比较容易被国资和民营股东接受,这也将是未来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主流模式。”
“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