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签字,没有手印和盖章,浙系房企华鸿嘉信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鸿嘉信”)一名职业经理人在离职后突然背负了90万元借债。
2020年12月28日,华鸿嘉信安徽区域公司原副董事长章国维(化名)致电《中国经营报》记者称,由于楼盘销售不力,他向公司提出了辞职。在辞职后,自己却发现“被欠下”了一笔不知情的债务,金额高达90万元。
华鸿嘉信方面表示,公司此前曾征求了对方的同意向机构借款,跟投了公司在安徽阜阳一处房地产楼盘。跟投借款协议上也进行了签字留存,由于技术提升采用网上办公软件来操作,公布了所有跟投和配资信息。虽然没有本人签字,但是在办公软件的后台留有其同意借款的操作痕迹,不存在跟投借款时不知情的状况。
针对公司的回应,章国维仍然不认可,并且表示已采取劳动仲裁等方式来解决。记者多次联系华鸿嘉信品牌负责人,其表示,公司推行跟投制度三四年来,未出现过纷争,此次主要因为该项目出现亏钱。
借钱跟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章国维于2018年3月加入华鸿嘉信,后担任阜阳城市公司总经理,于2020年3月升任华鸿嘉信安徽区域公司副董事长。其此前曾是南京金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12月16日,据浙江当地媒体报道,章国维向舟山某机构以年利率12%借款90万元,跟投了公司在安徽阜阳的房地产楼盘。在华鸿嘉信出具的借款协议上,乙方与丙方都有公司的盖章,而甲方位置只打印了章国维的名字,没有手印和盖章。
章国维称,自己总共向华鸿嘉信跟投了85万元,结果离职后,财务部没有退还跟投的本金,反而要倒贴2万余元,原因在于阜阳项目的借款产生了利息。“阜阳项目的地块不是我拿的,虽然当时打了30万元到跟投账户上,却没有签字同意借钱来跟投。办公系统本身是公司的,账号和服务器都在公司,我没有操作过(跟投手续)。”
公开资料显示,房地产行业的跟投方式主要在2014年,万科推出事业合伙人持股计划和项目跟投制度,之后多家房企也陆续推行项目跟投制度。一方面将三四线项目的职业经理人与公司利润进行捆绑,保障拿地决策更稳健,另一方面也为了提升风控能力,实现规模快速扩张。
根据协议,章国维投资的是阜阳市颍上县甘罗路与尤岗路交会处的颍上珑樾府。该项目地块由华鸿嘉信在2018年4月以4.2亿元竞得,楼面价2710元/平方米,溢价率76%。
“我入职时测算过,颍上珑樾府的拿地价格过高,肯定要陷入亏损。当初集团预设的均价8900元/平方米,实际推盘均价少了2100元/平方米,而且周边楼盘都在降价,导致后期销售迟缓。”章国维向记者表示。
华鸿珑樾府规划建设1224户,周边均价5500元/平方米,新安房产网显示已售罄。天眼查信息显示,华鸿珑樾府是由华鸿嘉信和浙江国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双方分别占股62%、38%。
针对跟投涉及的债务问题,华鸿嘉信品牌部方面以年底事务繁忙为由未向记者过多解释和回应。此前,公司人力行政副总裁和财务总监在当地媒体平台上否认了章国维的说法:“基本上所有的跟投信息都在网上操作,每天都有业务在办公软件审批,而跟投本金和配资信息都公布在软件上。两年半下来,却说不知情,有点不符合逻辑。”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房地产律师王玉臣指出,单纯依靠办公软件的操作痕迹不能界定借款行为人的责任,除非出具电子签名或者人脸识别等证据。因此,上述借款协议的签订流程不算严谨。当事人若选择维权,需要考虑技术层面和常理角度,核实公司后台是否可以操作员工的账号。开发商则需要出示跟投本金和配资信息在办公软件显眼位置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