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化育万物,滋养生命。
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水源之一,由高科技做配方,让普罗大众都能享受到甘甜。事实上,金融和科技的联系,也许从未如此紧密。金融科技则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其要旨是运用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成果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赋能。如今,银行不再只是一个物理概念,而是一种服务形态。
浦江之畔,建行上海市分行不断发力金融科技,有机整合金融和非金融业态,全面助力B、C、G端,为大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普惠的金融服务。
赋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是金融基础设施及金融机构集聚地,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上,更是少不了金融科技的力量,深度参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国家金融安全,提升配置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的效能,与全球共享发展机遇。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以及配置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的效能,对系统建设尤为重视。针对机构实需,建设银行凭借着专业的科技能力,从前中后台基础服务、技术框架及实施流程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与中央结算公司合作新一代系统开发,并为中国信托登记公司IT技术架构咨询服务。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成功投产与平稳运行是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建行全面跟进跨境清算公司CIPS系统国际化战略布局,依托金融科技的力量助力CIPS系统与境内外金融市场联结,提升其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主渠道”形象,并通过提升行内系统运营效能,为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提供便利。
中国建设银行全面参与上海清算所各类创新业务。为配合大宗商品“清算通”的创新推出,建设银行利用全行金融科技优势先发布局,细化业务需求、明确业务场景,通过敏捷开发,系统架构已初步建成,成为首批合作行中系统建设最快最稳的会员行之一,确保以高效稳定的技术保障帮助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资金清结算,提升资金交易安全及提高交收效率。同时,建设银行积极协助上海清算所开展外币回购券款兑付模式创新,作为我国银行间市场首个跨币种抵押融资产品,外币回购在节约授信资源、拓宽外币市场融资渠道、盘活存量债券、拓宽境内外交易对手上有多种优势。建设银行凭借强大的全球化资金网络,及总分支前后台专业的服务能力,成为该业务账户服务行,与上海清算所一同推动银行间外币货币市场健康发展。
开放平台向社会赋能
“太方便了,以后再也不用去社区服务中心排队了!”看到家门口的建行智慧柜员机打印出了自己的“婚姻登记申请书”,蔡先生由衷地伸出了大拇指。从踏进位于徐家汇路530号的建行网点,到拿到自己的婚姻登记档案,蔡先生只用了短短的10分钟,而这只是建行上海市分行对接“一网通办”服务功能的一个缩影。围绕上海“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建设,依托建行金融科技实力,建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共同探索政务服务便民创新模式,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渠道、稳健经营等独特优势,在当地同业中首家实现将高效政务服务延伸到银行网点智慧柜员机。
智慧柜员机具有布局范围广、业务功能多、智能化程度高、操作体验好等特点,是新金融时代银行服务客户的重要载体。通过与上海市“一网通办”数据平台的深度对接,将上海“一网通办”服务事项分批纳入建行智慧柜员机,像蔡先生一样的上海市民可以选择到家门口的建行网点自助办理服务事项。对于年龄较大、对智能设备操作不太熟悉的客户,网点内的银行工作人员也可以提供解答和指导,悉心地帮助其完成业务办理。建行通过发展智慧政务战略,有效助力政府提升服务水平,延伸政务服务窗口和渠道,便利群众办事,使银行网点真正变身成为群众身边的“市民办事大厅”。
目前,本市所有361家建行网点均可办理“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包含重点区域办理医保就医记录册、居民医保受理登记、医保个人信息查询、婚姻登记档案查询、出入境记录打印、个人证照打印等323项政务事项。
不仅如此,依托建行金融科技的力量,深度探索智慧社保,独家打造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系统,为职业年金安全高效归集保驾护航。发挥“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建融慧学”、“安心养老”等社会化平台防疫功能作用,推动本市构建“线上+线下”社区疫情防控体系。独家联手上海市高级人员法院打造“法宝智慧舱”,与司法系统共同探索“智慧庭审”、无纸化立案查案办案的新模式。参与本市医院“电子票据”功能首批试点,开具市内首张门诊收费电子票据,积极推动全市“互联网医院项目”和医保电子凭证应用推广工作。为上海海事局量身打造“政融支付+智慧海事”综合解决方案,便利企业群众在线缴费。
金融服务随“需”而动
“有了这169万贷款额度在手,就像有了笔备用金,有需要立马可以支用,不用的时候也不用付利息,感觉安心多了。”上海XF商贸中心的张老板不禁赞叹到。“而且我们平时忙在店里,也没有时间总是去银行网点,现在都可以在线办理,太方便了。”张老板原本经营建材的铺面,年初装修工程都停顿了,如今正常营业后,进货、租金等等都需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