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逐渐确立了价值型为主流的投资理念,作为反映房企资金回报水平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则其给予股东的回报越高,企业价值越大。
为了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对投资者提供策略参考作用,由第一财经发起,携手同策研究院联合呈现《2020·第一财经中国上市房企价值榜》,从多维角度详细展现中国上市房企的现状与发展。在此次价值榜评选中,华夏幸福以高盈利能力名列榜单第三位。
净资产收益率是“股神”巴菲特非常重视的财务指标,因为他认为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长期业绩的最佳指标,他选择股票的长期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要达到15%以上。
可以说,规模房企在ROE方面超过15%,则展现出其十分强劲的盈利能力。不过,想要长期维持15%以上的ROE并非易事,长期保持这种高位ROE,同时还能继续保持营业收入和利润高增长,这样的公司就是非常优秀的公司。而华夏幸福无疑是其中一员。
营收不断提高
收益的前提是企业业绩保持持续的增长。上半年,华夏幸福实现营收373.7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0.62亿元,净利润率16.2%。资产负债率83.1%,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比年初亦下降0.76个百分点,呈持续下降趋势。
作为华夏幸福重点业态之一的产业新城,在2020年上半年再度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报告显示,产业新城业务板块方面,2020年上半年华夏幸福新增签约投资额624.6亿元,引入企业176家,平均新签约投资额同比增长10.7%。产业园区结算收入198.44亿元,同比增长45.7%,整体收入占比首次超过房地产业务。
产业新城之外,华夏幸福还在积极开拓新业务。报告期内,其新业务开足马力,南征北拓,已被14个城市更新项目选为前期服务商,中标招商银行全球总部大厦项目代建服务、东莞威远岛土地整备综合服务项目等,提前锁定未来业绩。
除了经营业绩的提升之外,华夏幸福更加注重财务结构的稳健。上半年,华夏幸福的回款率同比提升近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加大资源储备投资特别是对商业地产及相关业务的土地投资,以及土地支付金额较去年同期增加27亿元的情况下,华夏幸福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仍有一定改善,公司整体经营性现金流量净流出额减少20亿元。其中,产业新城及相关业务的现金流情况较上年同期得到较大改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流出额减少91亿元。
新格局新发展
2018年9月,华夏幸福与平安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在商业综合体、公共住房、康养、科学社区等商业地产领域等潜在发展方向上深入探讨和研究开展各类型合作。基于全新思考,华夏幸福设立南方总部,主要负责新业务的开发与运营。而华夏幸福最近提出的“三新”发展战略则是其开拓新业务的最佳注脚,具体来讲,三新即指开拓“新模式、新领域、新地域”。
在武汉,华夏幸福打造武汉长江中心项目,其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长江主轴城央板块,涵盖400米写字楼超塔、总部级滨江写字楼、时尚购物中心、高端住宅公寓等多重业态。为演绎城市都心生活,再造武汉世界封面,华夏幸福汇集以KPF领衔的全球八大顶尖设计团队,将为该项目打造建筑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的滨水综合体。而这也标志着华夏幸福首个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式动工,意味着华夏幸福在开拓“新模式、新领域、新地域”的创新道路上更进一步。
对华夏幸福而言,商业地产及相关业务是对其原有业务的有益补充,“双轮”相得益彰。面对未来,华夏幸福表示,将在坚持产业新城主业不动摇的同时,持续发力于商业综合体、科学社区、康养等业务,向着更全面、更多元的方向前进。
华夏幸福正在不断地开疆拓土。目前,华夏幸福已形成“3+3+N”核心都市圈布局,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3个高能核心都市圈,郑州、武汉、成都3个高潜核心都市圈,及长沙、西安、沈阳等潜力都市圈。正是得益于在核心都市圈的前瞻性布局,华夏幸福在大本营之外的收入增长迅速。
在开拓新领域的同时,也在不断开拓新模式,采用轻重并举的方式,在传统重资产模式的基础上,加速开拓轻资产模式;在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同时,以资产管理输出的方式,深化资本合作,快速切入市场,逐步迭代更新投资模式,逐步探索其他市场化模式;同时探索跨界合作,借力科技创新平台。
在华夏幸福看来,“创新尖峰+产业高地”的空间模式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科技助力区域发展的进程中,只有遵循创新产生和创新空间演进的规律,构建创新生态,创新培育路径,促进创新尖峰与产业高地互动发展,才能让都市圈形成持续提升的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
因此,基于扎实的科研基础和完善的创新链条,华夏幸福已成功打造了百余个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发挥着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以新型显示产业为例,为打破国际垄断,我国正在不断升级新型显示技术,完善新型显示产业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