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知名薯片被曝致癌物"超标"?你的"快乐源泉"还能吃吗?官方紧急澄清!
时间:2020-11-04 13:52:32来自:21财经APP字号:T  T

近日,深圳市消委会对15款国内外知名品牌薯片进行比较试验发现,有7款薯片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高于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750μg/kg),而焙烤型薯片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3441μg/kg)高于油炸型薯片(547μg/kg)。

消息一出即引发公众关注,不少网友表示要戒薯片了……

随后,三只松鼠、盐津铺子、董小姐等被检测品牌马上跳出来澄清,深圳市消委会也就此事作出声明,称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制定食物中丙烯酰胺限量的法规或标准,因此丙烯酰胺“不存在所谓的超标”。

在健康“伪观念”遍布网络的当下,谈“癌”色变的现象并不鲜见。近年来,消费者在零食的选择上也开始重视营养和健康,不少打着健康旗号的进口零食备受青睐。然而,就从这次检测结果来看,进口零食并不比国产零食更健康。消费者在选购零食时应当如何选择,避免误入商家陷阱,买到安全有保障的零食呢?

“超标”风波

据悉,这次掀起薯片界“轩然大波”的中外薯片对比试验,由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执行,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承检。

比较样品选取了油炸型薯片和焙烤型薯片共计15款(进口油炸型薯片、国产油炸型薯片以及焙烤型薯片各5款)。5款进口油炸型薯片产地分别来自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德国。15款产品均来自实体商超以及京东、淘宝等线上平台的热销品牌。

在安全指标的检测中,15款薯片样品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污染物及抗氧化剂均符合标准要求。而在营养指标方面,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有如下四点发现:

而关于引起歧义并酿成风波的一项——对丙烯酰胺的检测中,显示两项结果:一是焙烤型薯片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3441μg/kg)高于油炸型薯片(547μg/kg);二是有8款薯片样品的丙烯酰胺含量低于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750μg/kg),其中国产4款,进口4款。

对于第二项检测结果,被部分媒体解读为“余下的7款均高于欧盟基准水平值”,甚至直接打出了“超标”字眼。

丙烯酰胺是食物在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常见副产品,含有糖或淀粉的碳水化合物经煎、炸、烤等方式高温烹调后(通常超过120摄氏度),都会产生丙烯酰胺。

动物实验发现,丙烯酰胺会增加动物的甲状腺、肾上腺、乳腺、睾丸及中枢神经等不同器官和组织中出现肿瘤的比率。基于动物实验证实的致癌性,世卫组织在1994年将丙烯酰胺列为2A类致癌物,即“对人体致癌可能性较高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充分的致癌性证据。对人体虽有理论上的致癌性,而实验性的证据有限”。

随着相关解读持续发酵,11月2日,深圳市消委会又发布了《关于薯片比较试验的说明》,对薯片含丙烯酰胺的问题作出进一步说明。

《说明》指出,相关媒体使用“薯片丙烯酰胺超标”、“致癌物超标”等表述作为报道标题,会严重误导消费者,因为目前国际和国内均没有制定食物中丙烯酰胺限量的法规或标准,原实验中采用的欧盟基准水平值是用来验证缓解措施有效性的绩效指标,并非丙烯酰胺在食物中的安全限量标准。

丙烯酰胺的致癌性一直以来众说纷纭,相关研究大多数没有提供明确证据以证明其与人类患癌的关系。

世卫组织2014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人类研究没有发现饮食中的丙烯酰胺与各类癌症有相关性。另外,动物研究中使用的丙烯酰胺致癌剂量大约是人们日常饮食摄入的1000到10000倍。

2015年,欧洲食品安全局发布的一份丙烯酰胺风险评估报告称,食品中含有丙烯酰胺可能会增加所有年龄段人群患癌症的风险。

2017年,欧盟发布指令(EU)2017/2158,制定缓解措施和基准水平,以减少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其附件IV中制定丙烯酰胺在马铃薯制品等食品中的基准水平值(μg/kg),其中薯片的基准水平值为750μg/kg。台湾在2016年也沿用了此标准,出台“食品中丙烯酰胺指标值参考指引”公告。

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2016年就降低部分食品中丙烯酰胺发布行业指南,建议食品企业了解食品中的丙烯酰胺水平并采取合理措施降低含量,但并未规定严格的超标惩罚举措。该指南关注的重点是原材料、加工工艺、土豆基食品(法国薯条、薯片等)配料、谷物食品(饼干、早餐、面包等)、咖啡等丙烯酰胺源。但美国癌症协会(ACS)也声明,目前没有发现癌症风险的增加与丙烯酰胺摄入有关。

由此可见,目前国际上对丙烯酰胺致癌性的评估并不明确,我国也没有对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作出硬性规定。但在实际饮食中,建议摄入量越少越好。

深圳消协委也提醒,由于国内外目前对丙烯酰胺在食物中的限量未作出规定,因此丙烯酰胺含量只能由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改进加工工艺和条件来控制。高淀粉类食品在高温处理时,就有可能形成丙烯酰胺,但消费者无需谈“癌”色变。

零食健不健康,还要看这俩成分

实际上,比起丙烯酰胺,钠、反式脂肪酸更常见于零食产品的营养成分表。

根据深圳市消委会公布的检测结果,在营养指标上,15款薯片中有10款检测出了反式脂肪酸;有4款薯片“高钠”(高盐),进口油炸型薯片的钠(盐)含量普遍更高,约为同类型国产薯片的1.7倍;13款薯片样品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