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反腐升级 揭开巨额销售费用"画皮"
时间:2020-10-19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医疗行业反腐利剑出鞘!

今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层发布多份对医药购销领域反腐的文件。按照部署,从今年7月至年末,重点将整治医务人员收取回扣、药企违规营销等行为,目前新一轮医疗反腐行动已进入专项整治阶段(8月至11月),更多医药贿赂等违规行为被揭开,相关案件“触目惊心”。

新型反腐手段在路上。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与国家医保局签署《关于开展医药领域商业贿赂案件信息交流共享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建立医药领域商业贿赂案件定期通报制度,积极拓展医药领域商业贿赂案件司法成果在医药价格和招采领域的运用。此外,国家医保局还要求各地于2020年底前建立并实施信用评价制度,在国家医保局和相关部门的合作框架下,以医药商业贿赂等为切入点,依托医药集中采购市场,加大治理医药商业贿赂力度。

数据显示,去年353家A股药企销售费用合计达2995亿元,整体呈现走高态势。巨额销售费用“画皮”背后,隐含着何等乾坤?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商业贿赂现象的存在,一些药企销售费用结构中包含回扣部分,成为医药行业销售费用高企的原因之一。今年来,深沪交易所下发多份年报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销售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较高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商业贿赂或为商业贿赂提供便利的情形。

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分析,医药产品的严重同质化,使得医药企业只能通过投入大量营销费用来拉升业绩。他建议,治理医药商业贿赂不能“九龙治水”,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

从15%到50%,

小镜片的回扣“三级跳”

在近视低龄化的背景下,用于矫治和延缓近视的角膜塑形镜,近年来在市场上“攻城略地”。小小的角膜塑形镜片,究竟有多大回扣空间?中国裁判文书网近日披露的一份刑事裁定书给出了答案。

2011年,陈某在担任荆州市妇幼保健院眼科主任期间,经过欧普康视荆州代理商章某的推荐,了解到“梦戴维”系列角膜塑形镜片可以防控未成年人近视程度加深,双方表示了合作意向。

2013年4月,陈某等人与院领导一同前往欧普康视考察,并与欧普康视湖北大区销售经理张某达成合作意向。陈某代表眼科私自与张某口头约定按销售额15%的比例返利,并告知科室成员15%回扣款的发放方案。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眼科共向张某购买角膜塑形镜片56片,镜片款12.19万元,按照15%的比例收取现金回扣。

2014年5月,眼科与张某合作到期后,经欧普康视同意,改由荆州代理商章某与荆州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合作。章某找陈某谈合作时被告知,“合作可以,但是回扣必须增加,至少要给30%的返点”。

双方最终达成口头协议,章某凭借30%的回扣取代张某,成为眼科角膜塑形镜片的供应商。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眼科在章某处下单43片,镜片款11.21万元。陈某向眼科人员隐瞒了按30%比例收取回扣款的事实,将其中15%的回扣安排主治医师谢某发放给科室成员,余下15%则由两人均分。

不过,就在两位供应商竞争期间,第三位供应商黄某出现了。

黄某事后的证词显示,2014年年中,陈某主动致电黄某。“(陈某)问我能否供货,我说可以,陈某又问我每片镜片给眼科50%的回扣做不做得起,我考虑一下后答应。”黄某说。角膜塑形镜片的回扣,就这样从30%又涨到了50%。

2014年底,章某得知被人“撬墙脚”后找到陈某理论,这时才得知竞争对手将回扣提高到50%,无奈之下,她也只好按照50%返点。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间,眼科在章某处购买角膜塑形镜片266片,镜片款78万元,获得回扣款39万元。最终,陈某因犯受贿罪获刑三年六个月。

以上述案例计算,每片角膜塑形镜片的销售价格近3000元,其中回扣款占了一半。另有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该角膜塑形镜片的平均出厂价格为1216元,2019年之前的出厂价格则更低。在向医院相关人员支付50%的回扣后,经销商仍然有利可图。

药代揭露销售潜规则

肖阳(化名)是某知名医疗器械企业经销商,在医疗行业已经打拼15年。“现在回扣肯定还是要给。”肖阳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一般情况下,医疗器械销售需要有经销商,药品则不需要经销商。“我们主要是给经销商下经营指标,并提供学术支持。经销商在低价拿货后再给客户回扣,不过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我们自己没有风险。”肖阳此前从事过药品销售,“药品销售的模式还是像以前那样,不在‘带量采购’目录中的药品还是会有回扣。”

就在今年5月,A股“医药一哥”恒瑞医药卷入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医生受贿案件。

判决书显示,2014年至2019年,该院麻醉科主任雷某利用职务便利,在药品、医疗器械及耗材的引进和使用过程中,收受多家企业回扣674万元,其中上交医院近343万元,个人留下331万元。向雷某行贿的一方为恒瑞医药子公司江苏新晨医药有限公司。2019年,恒瑞医药销售费用达到85亿元,有媒体据上述案例质疑恒瑞医药销售费用和其他现金支出的合理性。

5月12日晚间,恒瑞医药发布澄清公告称,上述事件是子公司员工个人行为,目前相关人员已离职,子公司责任领导已被调离岗位。恒瑞医药同时强调,2019年公司销售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