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大苏州战略,苏农银行资产规模增速约23%领先同业,高息差利好其估值修复
时间:2019-04-26 11:15:45来自:证券时报网字号:T  T

刚刚更名的苏农银行发布年报,亮出2018年“成绩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同比增长15.54%,尤其是四季度单季度营收同比增27.81%,明显高于农商行均值水平,净利润达到8.02亿元,同比增长9.27%。同时,该行资产总额达到1167.82亿元,22.58%的增速领先于大部分同业。

中信建投在最近的银行股周报分析认为苏农银行有较高净息差,同时资产质量较好,更名后未来发展空间较大,而年报利好有望助其进一步修复估值。

高净息差有望延续资产质量不断夯实

上市以来,苏农银行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在继续保持低负债成本基础上,生息资产收益率在上市农商行中属于中上水平,该行高净息差优势继续保持,2018年公司净息差达到了2.85%。

值得注意的是,苏农银行2018年不良贷款率为1.31%,较年初下降0.33%,优于行业平均。拨备覆盖率为248.18%,同比上涨46.68%。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

天风证券认为随着近期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阶段性进展,对吴江区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将逐渐弱化,同时吴江区纺织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有利于当地纺织企业利润率提升,另外更名之后,苏农银行的业务未来或将扩展至整个苏州区域,这将有利于其贷款行业的多样化,能够进一步分散风险。预计未来苏农银行的资产质量或可持续改善。

事实上吴江银行在2018年打下了扎实的经营基础。记者了解到,该行去年加强了对存量客户的结构调整,对战略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加强投行、交易银行产品拓客,高净值客户增速超70%;组建支行零售团队,启动网点全面转型,建立厅堂联动营销和财富管理体系,零售存款增速五年来首次突破两位数,零售贷款增速超60%,余额突破百亿元;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实现“双降”,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贷款比例较年初下降近12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吴江银行还在去年制定了《2018-2022年发展战略规划》,以整体战略为龙头进行战略解码,细化零售、对公(包括公司和机构民生)、金融市场业务规划,制定风险管理、信息科技、人力资源系列子规划,全方位构建战略规划综合体系。

台前更名,台后优化结构战略转型,吴江银行意在积极提升经营效率反哺区域经济。

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

更名后,苏农银行90家分支行、分理处等营业场所,都已正式挂牌启用新的标识。

毫无疑问,无论是从拥护监管层关于加大民营企业扶植力度、推进农商行回归县域法人机构本源、专注支农支小信贷主业的政策意图,还是从农商行自身在新竞争形势下的经营侧重,“苏农银行”更能将吴江银行身处服务苏州城乡一体化、反哺长三角核心地带的战略意图深度向外诠释。

事实上,体制机制方面,苏农银行设立了三农与普惠金融部,并专设小微金融中心,对微贷业务实行专营化管理。近几年,苏农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5%左右。截至2018年末,苏农银行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6012户,比年初增加10563户,增长194%。

记者了解到:苏农银行董事长魏礼亚曾在开年工作会议上表示,更名对该行意义深远,“本源不能忘”。魏礼亚阐述,“本源不能忘”有两层意思:一是更名不改姓,本次更名不涉及管理体制、市场定位、股权结构、注册及纳税地、机构性质调整,苏农银行仍旧坚守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以普惠金融打造特色银行,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二是更名不忘本,吴江是该行发源地,在向区域银行转变的过程中,苏农银行要与吴江社会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在吴江地区的市场份额。

关于未来发展,魏礼亚提出要强化大苏州意识,并直指该行在苏州城郊影响力还远远不够。2019年要继续增设网点,争取实现苏州城郊网点全覆盖。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升级,对苏州地区金融服务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苏农银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苏农银行必须进一步加快金融创新才能更好服务区域实体经济。苏农银行更名时曾表示,将继续坚守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市场定位,严格按照监管要求稳健经营。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