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晚间,中国医药(600056.SH)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0.06亿元,同比增长2.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受“两票制”、医院药品零加成、降低药占比等多项医改政策叠加因素影响,造成收入增速放缓;同时,公司通过加速区域扩张和投资并购力度、加大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并重点引进和培育新品种、优化资产结构、处置金融资产,净利润仍保持较高速增长。
医药工业整合深化
“两票制”和带量采购政策对底价招商模式带来冲击。对此,中国医药先行开展营销体制改革,制定了“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即形成以物流配送为依托的推广和精细化招商体系、国际市场的营销体系为“两翼”,以品种、品牌、资本三位一体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
同时中国医药在西藏设立中健公司作为推广和精细化招商平台,目标是为自有品种的市场拓展和进口品种引进提供市场通道,为工业产品的价值提升奠定基础。
据悉,2018年初中健公司才正式运营。报告期内,中健公司在实现工业自有制剂产品销售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完成覆盖全国24家办事处布点和工业营销队伍整合;围绕重点品种、高毛利品种和潜力品种制定专项品种推广和市场开发规划,持续加强产品线建设和重点品种营销规划;针对品种、区域差异化特点,采用多元方式进行专业化推广业务;以中药品种、医院、大连锁药店自主推广为试点,打造产品线营销团队,深化精细化招商,加快覆盖空白市场;全面开展商务体系试点建设及终端数据库建设,整合商业渠道资源,强化了渠道控制及对终端的追踪力度,为实现“流向清晰,终端精确”的精细化招商管理、产品高效导入空白市场夯实基础。
三大主营毛利率显著上升
年报显示,中国医药工业板块调整产品结构和产品销售政策,加大高毛利产品的销售力度;商业板块在进一步巩固、提升等级医院纯销业务的同时,下沉销售渠道,加大第二、第三终端市场开拓步伐;国际贸易板块巩固公司传统集成业务、援外业务、一般性进出口业务的同时,加大国际推广和招商业务的开发力度。中国医药通过持续推进业务优化,持续提升经营质量。
同时,中国医药结合信息化手段,将下属工业企业的“费用控制和成本定额管理系统”、商业企业的“应收存货动态量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重点放在业务流程的持续优化和控制节点、指标体系上;将下属贸易企业的“财务业务评价系统”的建设工作继续深化到单项业务、单品种的综合评价功能的建设上。
在报告期内,中国医药通过持续推进业务优化,加强精细化管理,三大板块的经营质量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医药工业板块主营同比增长46.75%,毛利率较同期增加13.84个百分点;受两票制、零加成等行业政策影响,医药商业板块主营同比降低3.23%,毛利率同比增加1.45个百分点;因医疗器械业务受调整品种结构的影响,国际贸易板块主营同比同比降低4.56%,毛利率同比增加0.81个百分点。